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

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

【出典】:

《易·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例句】:

汉·班固《汉书·王莽传赞》:“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 西晋·葛洪《抱朴子》:“或运思于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途同归,其致一也。” 唐·房玄龄《晋书·律历志》:“案三公议,皆综尽典礼,殊途同归,欲使效之璇玑,各尽其法。”


主谓 从不同的途径,到达共同的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语本《易经·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马南邨《燕山夜话》:“路子可以有几条,可以~,有心人都无妨试试。”△多用于事情的结果方面。→异曲同工 江河同归 殊涂一致 ↔同床异梦同门异户 南辕北辙。也作“同归殊途”、“殊方同致”、“殊涂同归”、“殊涂同会”、“殊涂同致”、“殊涂一致”、“殊路同归”、“殊致同归”。


【词语殊途同归】  成语:殊途同归汉语词典:殊途同归

猜你喜欢

  • 豆萁相煮

    同“豆萁相煎”。汪洋《伤瓶》诗:“豆萁相煮卿何罪,桃叶同归我未能。”

  • 飞茵飞溷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今裘官至尚书,声施赫奕,而质夫为太守,两遭罪谴,谪戍以死,岂亦如花之飞茵飞溷,各有前因耶!”

  • 啸云侣

    唐裴铏《传奇.孙恪》载:唐 广德中,有孙恪者游洛中,得袁氏女为室。后十余年,携二子至峡山寺,袁氏欣然易服理妆,诣老僧,持一碧玉环献僧,曰:“此是院中旧物。”僧初不晓,及斋罢,有野猿数十,悲啸扪萝而跃,

  • 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蜗牛的触角。比喻微小之地。南朝 梁沈约《细言应令》诗:“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亦喻微不足道的空名。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潘鬂。”【词语蜗角】   汉

  • 浣纱倾敌国

    源见“西施”。指君主惑于女色,荒废朝政,国败身亡。浣纱,指浣纱女西施。宋刘筠《再赋七言》:“欲选浣纱倾敌国,越王更起近江楼。”

  • 渭泾

    源见“泾渭分明”。借指清浊高下。清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圭峰 慈云各一偈,台宗贤宗无渭 泾。”【词语渭泾】   汉语大词典:渭泾

  • 居常以待终

    常:常情。终:终结。 安于读书人常过的贫困生活,以等待生命的终结。 形容古人把生死富贵看得平淡自然的乐观态度。语出《艺文类聚》卷四四引《列子》:“贫者士之常,死者生之终,居常以待终,何忧哉!”(按

  • 猴冠

    源见“沐猴而冠”。喻指滥封的官职。宋刘克庄《解连环.甲子生日》词:“已发心忏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词语猴冠】   汉语大词典:猴冠

  • 下蔡倡

    借指美貌女妓。唐李商隐《夜思》诗:“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参见:○东墙窥宋

  • 狂奴

    源见“狂奴故态”。称狂放不羁的人。南朝梁武帝《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词语狂奴】   汉语大词典:狂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