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毛义捧檄

毛义捧檄

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义捧檄”为孝子因养亲而出仕的典故。清冯桂芬《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毛义捧檄色喜,固以家贫亲老。”


【典源】《东观汉记·毛义》:“庐江毛义,性恭俭谦约,少时家贫,以孝行称。为安阳尉。南阳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有顷,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而入白母,喜动颜色。”《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亦载,后有“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因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今译】 后汉庐江人毛义,品行诚敬朴实,谦逊有礼,年轻时家贫,以孝敬母亲闻名,任安阳尉。南阳人张奉仰慕他的名声,去访问他。坐了有一会,府中文书正好下来,任命毛义代理县令。毛义捧着文书去告诉母亲,喜笑颜开。张奉是位操守高洁的士人,很看不起他这样子,觉得自己不该来,马上告辞。毛义母死后,毛义为母守孝。后来几次征召他,他都不去。张奉才明白,感慨说:“贤者真难以捉摸。过去做官那么欢喜,是为了扶养母亲。也就是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啊。”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出仕为官。

【典形】 毛生捧檄、毛生檄、毛义檄、捧檄、捧檄南州、捧檄之禄、捧檄之操。

【示例】

〔毛生捧檄〕 明·陈子龙《送家大母还松江》:“方知李令陈情是,深悔毛生捧檄非。”

〔毛生檄〕 元·揭傒斯《送人归豫章》:“手持毛生檄,身着莱公衣。”

〔毛义檄〕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宦无毛义檄,婚乏阮修钱。”

〔捧檄〕 唐·元稹《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贫则有啜菽之欢,仕则有捧檄之庆。”

〔捧檄南州〕 宋·陈师道《送傅子正宣义》:“请缨北阙非无意。捧檄南州且为亲。”


【词语毛义捧檄】   汉语词典:毛义捧檄

猜你喜欢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后因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瞿秋白《饿乡纪程》:“生活也好似行程,青山绿水

  • 物相杂,故曰文

    物:原指阴阳二物。后也泛指各种物象。 不同物象交相错杂,所以称作文采。语出《易.系辞下》:“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物相杂,故曰文’,文须五色错综,乃成华采

  • 一戎衣

    《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礼记.中庸》:“壹戎衣而有天下。”《书经》上说的是,一著戎服,便将讨灭商纣,于是天下就得到安定。据汉朝郑玄说,“一戎衣”,就是《书.康诰》上说的“殪戎殷”,衣,读

  • 郢中词

    同“郢中曲”。唐张九龄《酬王六寒朝见贻》诗:“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词语郢中词】   汉语大词典:郢中词

  • 马周遇合

    《新唐书.马周传》:“……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与语,帝

  • 何曾食万钱

    源见“日食万钱”。谓生活奢侈。清袁枚《谢钱观察三伏日赐冬腌菜》诗:“多公冷处留馀味,那用何曾食万钱?”

  • 潘锦

    《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曰:‘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晋黄郎潘岳》:“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西晋文人潘安仁(岳)以诗赋著称,被人

  • 得之不得曰有命

    得:指获得官位。之:用同“与”。 说得着官位和得不着官位统由命运决定。原是孔子与弟子子路的对话。 后泛指一切听天由命。语出《孟子.万章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 为民请命

    《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后因以“为民请命”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明史.青文胜传》:“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鲁

  • 绝少分甘

    《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宋均注:“少则自绝,甘则分之。”绝:拒绝。甘:美食。如果食物少自己就不吃,若有美食则必分给别人。后指不图享受,自己刻苦,待人优厚。亦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