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因以“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时,尽黜谗诬之巧。”


并列 水退下去,水中的石头显露出来。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写自然景色,后用以比喻事情真相完全暴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这就需要继续追查下去,找出确凿的证据,才能弄个~。”△多用于描写事情的最终结果。→原形毕露 真相大白 暴露无遗 ↔不明真相 扑朔迷离


解释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今江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身文才非凡,同时喜欢奖掖后进,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以及曾巩、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欧阳修在担任安徽滁州知州的两年多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醉翁亭记》。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写道:“滁州城四面青山环绕,而城西南山峰中,树木和溪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林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沿山前行六七里,渐渐会听到潺潺的水声,那就是从两座山峰中间流淌出来的酿泉。在回环的山势和弯转的山路间,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亭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自己啊。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美丽的山水之间。山水的乐趣,是寄托在酒上,领会在心里。”紧接着作者又对山中春夏秋冬的景色进行了描写:“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树木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凉风清爽,霜色洁白,泉水回落,石头显露,这便是山中四季的美景。”

醉翁亭记》不但描写了醉翁亭的美景,还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近义真相大白

反义迷雾重重

例句

我们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弄他个水落石出才好。


【词语水落石出】  成语:水落石出汉语词典:水落石出

猜你喜欢

  • 岐山出凤凰

    同“岐山鸣凤”。元 萨都剌《题进士索士岩诗卷》诗:“汉水浮神马,岐山出凤凰。”

  • 眼中疔,肉中刺

    同“眼中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一折:“我见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白兔记》:“我哥哥嫂嫂见了你,眼中疔、肉中刺。”并列 疔,恶性小疮。眼中的疔,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厌

  • 裹鸡

    源见“炙鸡渍酒”。指以絮渍酒裹炙鸡吊祭故友。唐唐彦谦《过浩然先生墓》诗:“行客须当下马过,故交谁复裹鸡来?”元丁鹤年《挽四明乐仲本先生》诗:“裹鸡吾老矣,东望涕长潸。”【词语裹鸡】   汉语大词典:裹

  • 六州铸铁

    同“六州铁铸”。林志钧《七月十二日书事》诗:“六州铸铁情终悔,九局观棋势已分。”

  • 节旄尽落

    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旄(máo毛):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无理扣留。匈奴单于派人多方威胁诱降,都被苏武严辞拒绝。匈奴把他押到北海(

  • 魋结

    见“椎结”条。【词语魋结】   汉语大词典:魋结

  • 彻札

    同“七札俱穿”。唐白居易《宣州试射中正鹄赋》:“其一发也,騞若彻札;其再中也,?如贯笠。”【词语彻札】   汉语大词典:彻札

  • 丙驭吐茵

    参见:吐车茵

  • 买邻

    《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宋季雅为了与吕僧珍作邻居,不惜花重金买宅。后因称为求得善邻而买宅为“买

  • 虫叶成字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病已,汉宣帝名。后以“虫叶成字”指称谶纬。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于是伎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