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混淆黑白

混淆黑白

原作“白黑溷淆”,形容是非混乱,好坏不分。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少通《欧阳尚书》,人号“关西孔子”,年五十,始出仕州郡,性公廉,不受私谒。安帝永宁、延光中,先后任司徒、太尉。当时宦官、女宠专擅朝政,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为此,杨震上疏安帝,历陈朝廷各种败政,他说:“目前朝廷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清浊不分,朝野忿怨。”后来宦官怀恨在心,遂向安帝诬告杨震谋反,将他免官,杨震也被迫自杀。

【出典】:

后汉书》卷54第1764页《杨震传》:“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震复上疏曰:‘……白黑溷淆,清浊同源,天下哗,咸曰财货上流,为朝结讥。”

【例句】:

明史·聊让传》:“曩上皇在位,王振专权,忠谏者死,鲠直者戍,君子见斥,小人骤迁,章奏多决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宣言中所谓‘若离若合,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者,似乎也就是为此辈的手段写照。”


述宾 混淆,故意使界限模糊。指故意黑白颠倒,以乱视听。章炳麟《致梁启超书》:“盖党见纷争,~,虽稍与立异者,犹不可保,况素非其耶?”△贬义。用于颠倒是非的言谈。 →颠倒是非 ↔实事求是。也作“黑白混淆”、“混淆是非”。


【词语混淆黑白】  成语:混淆黑白汉语词典:混淆黑白

猜你喜欢

  • 一身作客

    源见“望门投止”。谓避难他乡,飘泊无依。明钱晔《赠周岐凤》诗:“一身作客如张俭,四海何人是孔融?”

  • 鹤唳华亭

    源见“华亭鹤唳”。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唐刘禹锡《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诗:“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山川几千里,唯有两心同。”宋刘辰翁《沁园春.再和槐城自寿韵》词:“但鹤唳华亭

  • 铁锁沉江

    《晋书.王濬传》载:王濬字士治,弘农人(弘农是汉时设立的郡名,故城在今河南灵宝县南),官至益州刺史。晋武帝(司马炎)谋伐吴,以濬为龙骧将军,修舟舰,准备进攻。“太康元年(公元二八〇年)正月,濬发自成都

  • 齐宫怨

    源见“齐蝉”。指蝉的苦苦鸣叫。清王昶《台城路.蝉》词:“千秋未了齐宫怨,年年断魂谁诉!”

  • 康了

    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谐噱.应举忌落字》:“柳冕秀才性多忌讳,应举时,同辈与之语,有犯落字者,则忿然见于词色。仆夫误犯,辄加杖楚。常语“安乐”为“安康”。忽闻榜出,亟遣仆视之。须臾,仆还,冕即迎问曰:

  • 下车揖

    源见“乘车戴笠”。形容友谊深厚,不以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变化。宋陈与义《杂书示陈国佐》诗之四:“时逢下车揖,慰我两眼青”。亦指不以贵贱而改变交情的挚友。明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游》诗:“当时结交

  • 唾壶碎

    同“唾壶击缺”。清宋琬《贺新郎.为侍御杨琢庵题像》词:“二八婵娟弹锦瑟,倩尊前、暂阁英雄泪。歌既阕,唾壶碎。”【词语唾壶碎】   汉语大词典:唾壶碎

  • 凤史

    源见“乘鸾”。指萧史,借指善吹箫者。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词语凤史】   汉语大词典:凤史

  • 锥出囊

    同“锥脱囊中”。宋陆游《屏迹》诗之二:“养道褐怀玉,露才锥出囊。”

  • 溃冒冲突

    洪水奔腾,有冲破堤岸之势。宋代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并列 大水汹涌奔腾,有冲决堤坝之患。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