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献可替否

献可替否

指臣下对国君劝善规过或议兴议革。公元前522年,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归来。晏子在遄(chuán)台随侍,齐大夫梁丘据驱车赶到。齐侯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协。晏子答道,据和您不过相同而已,谈不上和协。齐景公问,和协和相同还有所不同吗?晏子道,不同。和协好象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禾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口味适合。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太浓就加水冲淡。君臣之间也是如此。国君认为可以而其中有不合理的,臣下指出来而使其更加合理;国君认为不合理而其中有合理的部分,臣下指出来而保留其中合理成分。因此政事平和而不违背礼仪!百姓没有争夺之心。现在梁丘据不是如此,您认为合理,他就说合理;您认为不合理,他也认为不合理。如同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吃它呢?好象琴瑟总弹一个调门,谁还听它呢?

【出典】: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梅以烹鱼肉,之以薪。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并列 献,进献;替,废。进献可行的意见,废弃不可行意见。旧指臣子辅佐君主劝善规过,陈述兴革。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后汉书·胡广传》:“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为忠。”△常用于劝谏、咨询。→荐可替否 进可替否 替否献可。也作“献可替不”、“献替可否”。


【词语献可替否】  成语:献可替否汉语词典:献可替否

猜你喜欢

  • 础润而雨

    源见“润础”。柱下石湿润预示天将下雨。比喻从小地方可以观察出大道理,或从事物的变化迹象可以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

  • 郭况金穴

    同“郭家金穴”。唐李瀚《蒙求》:“邓通铜山,郭况金穴。”

  • 石家蜡烛

    《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以?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晋.石崇家极为豪富,生活奢侈,做饭时常以蜡烛当柴烧。后用为咏奢侈之典。唐.李商隐《牡丹》:“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 金马碧鸡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汉宣帝时,有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这种神灵宝物,可以到那里去祈祷祭祀求得。于是宣帝派谏大夫王褒为使者,手持符节到益州(在今四川省)去祈祷谋求,但王褒在途中病死,金马碧鸡也没有求到。今

  • 牙签富

    同“牙签三万轴”。宋苏轼《赠蔡茂先》诗:“邺侯久有牙签富,太史犹探禹穴新。”

  • 马首是瞻

    形容按别人的脸色行事。有时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有时表示随声附和之意。公元前559年夏,晋国纠集十二国诸侯伐秦。在诸侯军队都已先后渡过泾河的时候,晋国统帅荀偃下令全军次日凌晨都驾好车子,填平水井,毁坏地灶

  • 宋玉怨秋

    同“宋玉悲秋”。明陈所闻《闺思》曲之一:“销魂莺燕偏托逗,不知宋玉缘何独怨秋。”

  • 一薰一莸,十年有臭

    薰:香草。莸:臭草。 一株香草和一株臭草杂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有臭气。 比喻善的易被恶的掩盖,一时难以改变。语出《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

  • 崔烈铜臭

    《后汉书.崔骃列传》附《崔烈传》:“寔从兄烈,有重名于北州,历位郡守、九卿。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列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曰,天子临轩,百僚毕会。帝顾谓亲幸者曰:‘悔不小靳,可至千

  • 埋剑识气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慧眼能识埋没草野的人才。唐孟郊《赠李观》诗:“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