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獭祭鱼

獭祭鱼

礼记.月令》(卷五):“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工冰,獭祭鱼,鸿雁来。”东汉.郑玄注:“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之。”

初春万物复苏,獭将捕得鱼陈列在水边,好象祭祀一样。原指自然景象,后以“獭祭鱼”转而比喻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又獭祭是早春景象,因用作咏春之典。

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唐.独孤及《山中春思》:“獭祭春水大,人家春日长。”


【典源】《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今译】 《礼记·月令》讲,孟春时节,鱼儿蹦到冰面上,獭捕得鱼后将鱼陈列水边,好似祭祀一般。唐代李商隐做文章时,总是喜欢翻查书籍,这些书籍在他身边左右堆积,当时人称他为“獭祭鱼”。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作文时堆积词藻,罗列故实。

【典形】 祭鱼时见獭、獭祭、獭祭鱼。

【示例】

〔祭鱼时见獭〕 唐·孟浩然《发汉浦潭》:“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獭祭〕 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十一:“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獭祭鱼〕 宋·陆游《子遹读书常至夜分作此示之》:“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


【词语獭祭鱼】   汉语词典:獭祭鱼

猜你喜欢

  • 撒盐飞絮

    源见“咏絮”。喻指降雪。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时风雨犹未止,想上封正在撒盐飞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极矣。”

  • 金屋阿娇

    源见“金屋藏娇”。借指娇妻宠妾。周梅初《端正好.摩登女》套曲:“金屋阿娇妒气冲,绝塞昭君怨命凶。”

  • 红丝千里系

    同“红丝系足”。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两处红丝千里系,一条黑路六人忙。”

  • 鹿铤

    源见“铤而走险”。比喻赴险犯难。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强者鹿铤,弱者雉经。”【词语鹿铤】   汉语大词典:鹿铤

  • 许劭月旦

    源见“汝南月旦”。谓名家品评。唐李瀚《蒙求》:“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 十地

    参见:初地【词语十地】   汉语大词典:十地

  • 闻鸡

    同“闻鸡起舞”。清孙枝蔚《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越石,化蝶笑庄生。”谢觉哉《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词语闻鸡】   汉语大词典:闻鸡

  • 并粮

    源见“羊左”。称颂生死交谊的典实。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异国惭倾盖,归途俟并粮。”

  •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承乏摄官

    见“摄官承乏”。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4卷:“(东平王)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