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

同“琳琅触目”。郁达夫《迟桂花》:“琳琅满目挂在那里的东西,果是件件精致。”


主谓 美玉触目皆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载:“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后遂以“琳琅满目”比喻所见都是美好的事物。琼瑶《彩霞满天》:“这是一间大厅,壁上有书法、图画,桌上有成绩簿、手工艺、劳作等……真是~。”△褒义。用于赞美事物。→美不胜收 ↔疮痍满目。也作“琳琅触目”、“满目琳琅”。


【词语琳琅满目】  成语:琳琅满目汉语词典:琳琅满目

猜你喜欢

  • 七德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晋.杜预注:“此武七德。”春秋时,楚王曾提出武功有七个方面的作用,被称为武之“七德”。后因用为称颂武功之典。

  • 高卧袁安

    同“僵卧袁安”。蒋同超《望雪感赋》诗:“沉冤汉女埋,高卧袁安出。”

  • 倒日之诚

    源见“挥戈回日”。指挽回危局的赤诚之心。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触山之力无以抗,倒日之诚弗能感。”

  • 蓬蒿仲蔚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逸之士。清潘柽章《暮菊和颜雪公》诗:“蓬蒿仲蔚旧行藏,却向篱边觅晚香。”

  • 汾鼎

    鼎:古代炊器,青铜铸成。圆形,三足两耳。古人以为立国的重器。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在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得到一个宝鼎,武帝十分喜悦,在宗庙祭祀后,保藏在甘泉宫内,称为汾鼎,群臣都来庆贺。后以

  • 何曾食万

    同“何曾食万钱”。唐李瀚《蒙求》:“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 校尉金

    源见“摸金校尉”。指劫掠的不义之财。宋黄庭坚《次韵几复答予》:“不敢丁仪米,疑成校尉金。”

  • 九流十家

    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

  • 密云无雨

    见“密云不雨”。杜甫《雷》:“大旱山岳焦,密云复无雨,南方瘴疠地,罹此农事苦。”

  • 徒拥虚名

    见“徒有虚名”。《清朝野史大观·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也。”【词语徒拥虚名】  成语:徒拥虚名汉语大词典:徒拥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