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瓮间毕卓

瓮间毕卓

同“瓮间吏部”。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诗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五八引晋·王隐《晋书》 曰:“毕卓为吏部郎,性嗜酒。比舍郎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旦视之,乃毕吏部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条注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太兴末,为吏部郎,尝饮酒废职。比舍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饮之。主者谓是盗,执而缚之。知为吏部也,释之。卓遂引主人燕瓮侧,取醉而去。”《晋书·毕卓传》亦载。

【今译】 晋代毕卓字茂世,性嗜酒,任吏部郎官。邻舍郎官酿酒熟,毕卓乘醉,夜间到瓮边去偷饮,被管酒人捉住捆起来。天明才发现原来是毕吏部,放开他。毕卓又与主人在瓮边大饮,喝醉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好饮嗜酒,狂放不拘礼俗。

【典形】 抱瓮、毕卓盗窃、扶毕卓、吏部开瓮、吏部眠、偷醅毕卓、卧瓮、瓮边吏部、瓮间毕卓、瓮间眠、瓮眠、卓眠瓮、毕卓眠、瓮中毕叟、瓮间倾一卮、缚著瓮边、缚拼毕卓、瓮间吏部、吏部多醉、瓮边捉、卧瓮人、防吏部、卧瓮间。

【示例】

〔抱瓮〕 宋·苏轼《成伯家宴造坐无由》:“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毕卓盗窃〕 宋·苏轼《谢苏自之惠酒》:“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

〔扶毕卓〕 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

〔吏部开瓮〕唐·包佶《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吏部眠〕 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偷醅毕卓〕 明·徐渭《九流》:“偷醅毕卓生为酒,辟谷张良死在留。”

〔卧瓮〕 唐·白居易《和新楼北园偶集》:“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

〔瓮边吏部〕 宋·黄庭坚《送酒与毕大夫》:“瓮边吏部应欢喜,殊胜平原老督邮。”

〔瓮间毕卓〕 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瓮间眠〕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瓮眠〕 唐·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瓮眠思毕卓,糟藉忆刘伶。”

〔卓眠瓮〕 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写照》:“爽若楷照玉,诞异卓眠瓮。”


猜你喜欢

  • 牛耳

    源见“执牛耳”。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洪君清才出吾党,文社俨推牛耳长。”【词语牛耳】   

  • 八斗之才

    旧时称誉有才学的人。宋代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唐代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

  • 明四目

    《尚书.虞书.舜典》:“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唐.孔颖达疏:“明四方之目,使为己远视四方也。”据《尚书》记载,舜即位后曾向四岳求教,并要求群臣远视四方,以广开视听。后以“明四

  • 琵琶别抱

    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的是一个教坊弹琵琶的女子沦落天涯的悲惨人生。她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名盛一时,“十三学

  • 一席之地

    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出自唐杨贵妃的事迹。杨贵妃(717-755年)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开元二十四年入宫,天宝初被封为贵妃,深受唐玄宗宠幸。天宝九载(750年),因事触怒玄宗,被送至宫外。

  • 不识丁

    同“不识一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王剧、王勔、苏味道者,一以钩党取族,一以模棱贬窜,区区相位,何益人毛发事,千古肉食不识丁,人举为谈柄,良可笑也。”【词语不识丁】   汉语大词典:不识

  • 则哲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后以“则哲”谓知人。《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朕无则哲之明,致简统失序,罔以尉承大姬,增怀永叹。”【词语则哲】   汉语大词典:则哲

  • 哀莫大于心死

    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 最悲哀的莫过于心死。 表示丧失精神力量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语出《庄子.田子方》:“仲尼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清.吴趼人《痛史》八回:“古人有言:‘哀莫

  • 苏武餐毛

    同“苏武毡”。宋梅尧臣《释滞》诗:“帝在苍梧妃泣竹,苏武餐毛海西曲。”

  • 长卿贫

    同“长卿四壁”。唐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家甚长卿贫,身多公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