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生吞活剥

生吞活剥

刘肃《大唐新话.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后因以“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明 寓山居士《鱼儿佛》三出:“又有一样,把别人的文字取了自己的高名,那前辈受他生吞活剥的怎么处?”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弘正之学杜者,生吞活剥,以挦撦为家当,此鲁直之隔日疟也。”


并列 ①比喻生硬地模仿或抄袭。语本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不过从旧有的里面~,是无效力的。”②谓不加烹调而食用。清·袁枚《随园诗话》卷1:“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不如一蔬一笋矣。”③比喻欺凌侮辱。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从帝国主义恶魔~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④犹生拉硬扯。沙汀《催粮》:“他不能不袒护李扯火,但他总硬不下心,~地把汪二挡起来,拿他去代替李扯火。”⑤比喻一知半解。丁玲《杜晚香·“妈妈”回来了》:“她还不懂得,就把听来的,~地逐条念一遍。”△贬义。△用于情状方面。→生搬硬套。也作“生搬硬套”。


解释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机械地模仿。也指不联系实际,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唐代李义府曾经作了一首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当时河北枣强县县尉张怀庆喜欢剽窃名士的诗文,改头换面后据为己有,他把李义府的诗稍作修饰,在每句之前加上两字:“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这样就把李义府的五言诗改成了七言诗,冒充己作。

对张怀庆的这种卑劣行径,当时的人非常瞧不起,就讥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人称“七绝圣手”。郭正一也是唐代名士,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后任中书侍郎,当时朝廷的文辞诏敕,多由他撰作。“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正是对张怀庆剽袭、模仿的生动写照。

反义融会贯通

例句

在我还没有长大,识字也还不多时,就生吞活剥地看起小说来。


【词语生吞活剥】  成语:生吞活剥汉语词典:生吞活剥

猜你喜欢

  • 薛瘝读易

    易:即《周易》,亦称《易经》。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明代薛瑄(1392-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曾任山东提学佥事、大理寺丞,官至礼部右侍郎。治学宗程

  • 蜀客槎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登天遨游所乘之木筏。亦指远游所乘之船只。元傅若金《送张秀才北上赴海》诗:“涓人解致燕王马,卜史工占蜀客槎。”

  • 姓丁仙鹤

    源见“辽东鹤”。指成仙化鹤的丁令威。唐方干《送道人归旧岩》诗:“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 小人勿用

    见〔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 桑间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淫靡的音乐。《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 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见“桑间濮上”。《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此乱国之

  • 鼎湖龙髯

    源见“乘龙出鼎湖”。借指已故帝王。唐李峤《汾阴行》:“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 藏环

    源见“羊祜识金环”。旧时指前生之事。唐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之一:“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

  • 班笔

    同“班超笔”。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词语班笔】   汉语大词典:班笔

  • 月殿游

    参见:月桂

  • 画眉客

    源见“张敞画眉”。指风流情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四折:“出脱你这干风情的画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