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疏傅散金

疏傅散金

汉书.疏广传》载:疏广,东海 兰陵人,官至太傅。他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他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赠他黄金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有人劝他购置田产房舍以遗子孙,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者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后用为替后代长远着想或欢娱以度晚年的典故。唐王维《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苏公佩印,始归乡里尽欢;疏傅散金,不与子孙为计。”


【典源】《汉书·疏广传》:“ (疏) 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 (cù) 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 (废) 〔费〕 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 (供) 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无) 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 (悦) 服。”

【今译】 汉代疏广学识渊博,曾任太子太傅,后想及时引退,就称病情严重,上疏皇帝请求辞官还乡。皇帝认为疏广及其侄疏受 (任太子少傅) 确已年老,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二十斤,太子又赠黄金五十斤。疏广回到家乡后,不惜钱财,天天摆酒设宴,招待亲朋故旧,一起娱乐,还屡次问及家财还有多少,催促变卖以摆设酒席。一年多以后,疏广的儿孙们对一位他们信得过的老人说:“我们盼望着父亲回来能添置家产,可现在已经吃喝殆尽了。您应该劝他购置田产房舍。”这位老人向疏广讲明此意。疏广说:“我岂是老糊涂,不为子孙着想呢? 家中现有的田产房舍,只要子孙们勤劳,足以使他们生活温饱。如果再置买田宅就多余了,只会把他们引向怠惰。有德行而财产多,则会消磨人的志气; 愚昧而财产多,则会使人多犯过失。而且财产过多,易受他人忌妒;我没什么可以教化子孙,却也不想使他们让人忌恨。况且,这些黄金是皇帝赐我养老用的,所以我乐于和同乡同族共同享受,安度晚年。难道不好吗?”族人听后才心悦诚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为后代着想深远,或指安乐以度晚年。

【典形】 广受不治生、黄金余几、里舍挥金、散金疏傅、疏傅散金、无金疏傅、疏傅挥金。

【示例】

〔广受不治生〕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机云似我多遗俗,广受如君不治生。”

〔黄金余几〕 宋·辛弃疾《水龙吟·盘园任帅子严持冠得请》:“问黄金余几,旁人欲说田园计,君推去。”

〔里舍挥金〕 宋·王安石《贺致政赵少保启》:“殿庭鸣玉,尚仍前日之班,里舍挥金,甫遂高年之乐。”

〔散金疏傅〕 唐·刘禹锡《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散金疏傅寻常乐,枕麴刘生取次歌。”

〔疏傅散金〕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苏公佩印,始归乡里尽欢; 疏傅散金,不与子孙为计。”


猜你喜欢

  • 负薪之忧

    《礼记.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负薪之忧,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后以“负薪之忧”用作自己有病的谦词。亦作“负薪之病”、“负薪之疾。”《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 爱妾换

    源见“妾换马”。形容马神骏可爱。明徐渭《赋得风入四蹄轻》诗之二:“爱妾换初酬,将军蓦紫骝。”

  • 陶隐居

    同“陶山相”。唐高適《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诗:“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 耳闻不如目睹

    见〔耳闻不如目见〕。【词语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耳闻不如目睹汉语大词典:耳闻不如目睹

  • 诸侯剑

    借指诸侯的才略。《庄子.说剑》:“诸侯之剑,以智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

  •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出、拔:超出。萃:草丛生。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意谓才德超出众人之上。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三国演义》六0回:“文有(

  • 充庖

    《礼记.王制》:“三为充军之庖。”后以“充庖”谓供作食用。唐刘禹锡《代京兆韦尹进野猪状》:“既堪充庖,辄敢上献。”【词语充庖】   汉语大词典:充庖

  • 木肠儿

    源见“木人石心”。指不为声色威势所动的人。宋苏轼《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 黄绢外孙

    源见“绝妙好辞”。隐语,谓绝好。喻才智超人。唐卢肇《被谪连州》诗:“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词语黄绢外孙】  成语:黄绢外孙

  • 祸兴萧墙

    见“祸起萧墙”。唐·鲍溶《长城作》:“~内,万里防祸根。”【词语祸兴萧墙】  成语:祸兴萧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