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日至三公

百日至三公

同“百日屡迁”。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典源】《三国志·魏书·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 曰:“ (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命,积十数年。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诏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后汉书·荀爽传》亦载。

【今译】 后汉荀爽字慈明,幼年好学,十二岁即读通《春秋》、《论语》,钻研经典,不应征召,治学十余年。汉献帝时董卓专权,又征召他,荀爽想逃避,但当地官吏看住不让他走。诏书传到,即拜为平原相。上任走到苑陵,又加拜光禄勋。刚上任三天,又加拜司空(三公之一)。荀爽从平民开始,才九十五天即登上三公之位。

【释义】 后以此典指官员升迁迅速。

【典形】 白衣作三公、百日屡迁、百日至三公、九十五日至三公。

【示例】

〔白衣作三公〕 宋·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百日屡迁〕 唐·骆宾王 《畴昔篇》:“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百日至三公〕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猜你喜欢

  • 对鵩

    源见“贾生赋鵩”。谓面对凶厄。唐元稹《病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坐隅甘对鵩,当路恐遭豺。”

  • 百家衣体

    诗体的一种。北宋黄庭坚称集古人的诗句而成之诗为“百家衣体”。宋代惠洪《冷斋夜话》:“集句诗,山谷谓之百家衣体。”【词语百家衣体】  成语:百家衣体汉语大词典:百家衣体

  • 百钱赍

    源见“一钱太守”。称颂地方官为政清廉,深受人民爱戴。清唐孙华《寿王冰庵太守五十韵》:“去无三宿恋,送有百钱赍。”

  • 斩岸堙谿

    削低高岸,填平溪沟,以开辟道路。堙:填。谿:同“溪”。《吕氏春秋.权勋》:“中山之国,有仇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夙繇之君,将斩岸堙谿以迎钟。”

  • 沧浪客

    源见“沧浪濯缨”。指浪迹江湖的隐士。唐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清曹寅《北行杂诗》之十五:“满坐沧浪客,从谁借酒兵?”【词语沧浪客】   汉语大词典

  • 萧氏夫妇

    源见“乘鸾”。泛指贤能的夫妻。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之五:“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

  • 墙仞

    源见“夫子墙”。喻贤者之门。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绛启》:“伏自不窥墙仞,九年于兹。”宋苏轼《贺孙枢密启》:“某限以郡符,阻趋墙仞。”【词语墙仞】   汉语大词典:墙仞

  • 血气之勇

    不是出于理性认识,而是感情冲动的刚勇,叫血气之勇。《孟子.公孙丑上》:“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朱熹集注:“孟贲,血气之勇,丑盖借云以赞孟子不动心之难。”丑:公孙丑,孟子弟子。孟贲( ㄅㄧˋ bì

  • 酒有别肠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闽.景宗纪》:“帝曰:‘维岳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曰:‘酒有别肠,不必长大。’”酒量大小,本不以身材为准;说“酒有别肠”也并非海量人的肠胃有什么特殊构造。王曦听说周维岳“酒有

  • 扇枕温被

    《太平御览》卷七○七引《东观汉记》:“黄香事亲,暑则扇枕,寒则以身温席。”《晋书.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后遂以“扇枕温被”形容侍奉双亲极为孝顺。亦作“扇枕温衾”。明.高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