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表示消息灵通,熟悉四面八方情况。语本汉.陆贾《新语.道基》:“耳听八极,目睹四方,忠进谗退,直立邪亡。”后多引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镜花缘》一六回:“眼生手上,取其四路八方都可察看,易于防范,就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非小心谨慎之意。”《儿女英雄传》六回:“强盗的本领,讲得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舍《赵子曰》第四:“生在这个新社会里,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你有天好的本事,满肚子的学问,至好落个‘老好’,或毫不客气叫你‘傻蛋’。”


并列 临事多方观察,机智灵活。《儿女英雄传》6回:“强盗的本领,讲的是~。”陈荫荣《兴唐传》:“大将军是~。”△多用于形容聪智灵活。也作“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词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成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汉语词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猜你喜欢

  • 谁得卿狂

    《南史.颜延之传》:“(宋)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但于酒店裸袒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见。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音chuò)得臣义,跃得臣酒。’何尚之嘲曰:‘

  • 临川内史

    《宋书.谢灵运传》:“太祖知其(谢灵运)见诬,不罪也。不欲使东归,以为临川内史,加秩中二千石,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故遂用为咏内史之典。唐.皎然《送演上人之抚

  • 舞鸣鸡

    同“舞荒鸡”。清唐孙华《夏日杂诗八首》之八:“安眠常彻晓,不复舞鸣鸡。”

  • 堕泪岘山

    同“堕泪岘碑”。唐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 羽扇纶巾

    南朝梁.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治兵,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葛中,持白羽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羽扇,鸟羽所制的扇。最初扇羽为十根,东

  • 罗浮之梦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饮,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见“月落参横,”但惆伥而已。事见旧题唐代柳宗元《龙城录》。唐代殷尧藩

  • 溱洧之讥

    《诗.郑风.溱洧》:“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后因以“溱洧之讥”指淫

  • 挺而走险

    同“铤而走险”。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郭沫若《孔雀胆》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见“铤而走险”。郭沫若《孔

  • 锥刺股

    《战国策.秦策一》:战国时纵横家苏秦,洛阳人,游说秦惠王而不被登用,狼狈而回,被家里人瞧不起。“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

  • 介象脍

    晋.葛洪《神仙传.介象》:“介象者字元则,会稽人也,……于山中见一美女……真神仙也。象乞长生之方,……乃以《还丹经》一首授象,告之曰:‘得此便得仙。勿复他为也。’……吴主征至武昌,甚尊敬之。……吴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