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秀色可餐

秀色可餐

文选》卷二八陆士衡(机)《日出东南隅行》诗:“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此是描写秦氏女罗敷的美貌。

《山堂肆考.美妇》引《南部烟花录》:“隋炀帝每视御女吴绛仙,谓内侍曰:‘古人谓秀色若可餐,绛仙者,可以療饥矣。’”

“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美丽,也可以形容山川秀丽,或形容花的秀美。

幼学琼林》卷二“女子”:“张丽华发光可鉴,吴绛仙秀色可餐。”宋.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賸向青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宋.欧阳修《菊》诗:“煌煌正色秀可餐。”


主谓 秀色,美丽的容色。形容女子相貌极其美丽。语本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钱钟书《围城》:“鲍小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也用以形容景物秀丽,可以使人忘记饥饿。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引李质《艮岳赋》:“森峨峨之太华,若秀色之可餐。”△多用于描写景物及女子姣美容貌。→闭月羞花花容月貌 天边风月 ↔秀而不实 东施效颦。也作“秀色堪餐”。


极其赞美女子的美貌为 “秀色可餐”。 “秀色”即言 “美色”。《汉书·贾谊传》: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颜师古注:“秀,美也。”妇女的头发好看,即谓 “秀发”。

为什么说秀色 “可餐”呢?

这当然是借味觉的满足,来形容视觉满足的一种比喻说法。不仅如此,男女之间相互的思慕,有时会像有饥饿感一样,故曰秀色“可餐”。这种心理状态, 《诗经》里就曾描写过。 《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 ( nì) 如调饥。”惄与 “愵”通。 《经典释文》引《韩诗》作 “愵”。 《尔雅·释诂》: “惄,思也。”《说文·心部》:“愵,忧貌。”忧、思义近。调与 “朝”通, 《毛传》: “调,朝也。”直言假借。《尔雅·释诂》: “朝,早也。”诗言未见君子 ( 心上人) ,忧思难耐,如早上饥意难忍。这便是 “秀色”之 “可餐”的道理。


【词语秀色可餐】  成语:秀色可餐汉语词典:秀色可餐

猜你喜欢

  • 万事不理问伯始

    《后汉书.胡广传》:“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东汉胡广,为官多年,广有阅

  • 蔡邕倒屣

    源见“倒屣迎宾”。蔡邕重才,匆忙中倒穿鞋子迎接王粲。唐李瀚《蒙求》诗:“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 妙算

    神妙的计划、筹谋。《晋书.石苞传》:“齐桓忘管仲之奢僭,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奢僭:奢侈僭越。匡合;指管仲曾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污行:指陈平品行不端,居家盗嫂,

  • 开雾睹天

    汉徐幹《中论.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若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后以比喻使人豁然开朗。北周宇文逌《〈庾信集〉序》:“夜不离阁,无愧于黄香;开雾睹天,有同于乐广。”连动 拨开云雾看见青天。比

  • 归元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元,首。后以“归元”谓归还人头。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狄人归元,三军凄怆。”程善之《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城门免胄

  • 阳盱请而洪灾息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阳盱、桑林:都是地名。相传夏禹曾在阳盱之阿为民请求灭息洪灾;成汤曾在桑林之际为民祈祷降临甘霖,都以民忧而己忧。旧因以比喻为政者诚心为民就能

  • 秦桥

    同“秦帝桥”。宋梅尧臣《王平甫惠画水卧屏》诗:“朝日下天窗,东海无秦桥。”【词语秦桥】   汉语大词典:秦桥

  • 稼轩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自号;曾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取以为名。见《宋史.辛弃疾传》。他的词集名《稼轩词》。

  • 白杨悲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十三:“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唐.李善注:“《白虎通》曰:‘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古代普通人坟墓上常栽杨或柳,古诗“白杨何萧萧”是咏墓葬之

  • 束缊乞火

    束缊(yùn运):把乱麻搓集成引火绳。乞火:向邻居借火种。汉刘邦即位时,以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为齐王,以曹参为相国。当时,蒯通在曹参手下当宾客。有人劝蒯通向曹丞相荐举历史上曾有过失但颇有才干的隐士梁石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