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竖子居肓

竖子居肓

源见“病入膏肓”。指病情险恶。宋陆游《病中作》诗:“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


【典源】《左传·成公十年》:“公 (晋景公) 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今译】 春秋时,晋景公患病,求医于秦桓公。秦桓公派医缓前去治病。在医缓未到前,晋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小孩,一个说:“缓是良医,我怕他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呢?”另一个说:“藏在肓之上,膏之下好了,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医缓来后,果然认为病已无法救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病情危重,不可医救; 也以“二竖”等借指疾病。

【典形】 二竖、膏肓之疾,疾竖、晋竖、竖子、竖子居肓、疾号竖子、二竖子。

【示例】

〔二竖〕 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倏忽人世,俄然今古,崇发两星,医惊二竖。”

〔膏肓之疾〕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赋》:“膏肓之疾不救,衰亡之国不理。”

〔疾竖〕 宋·陆游《草亭独坐》:“睡蛇死后魔无力,疾竖降来药有灵。”

〔晋竖〕 唐·韦庄《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胸中疑晋竖,耳下斗殷牛。”

〔竖子〕 宋·陆游《小疾偶书》:“竖子何劳一除扫,区区犹欲恃膏肓。”

〔竖子居肓〕 宋·陆游《病中作》:“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


猜你喜欢

  • 冷若冰霜

    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出语如松风,睨其神色,冷若冰霜。”后用以比喻态度冷淡,毫无热情;也用以形容态度严肃,不可侵犯,不易接近。清.伤时子《苍鹰击》第十出:“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

  • 贺燕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贺燕”原指大厦建成燕雀因感有栖息之巢而相贺。后用为贺人升迁,或贺人落成新居的典故。唐.白居易《与诸同事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

  • 芝艾俱焚

    《淮南子.俶真训》:“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权使张弥、许晏等”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芝,灵芝,古人视为瑞

  • 连篇累牍

    篇、牍:为古代书写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累:形容重迭、堆积。比喻文章冗长。亦作“连章累牍”、“连篇累幅”。出自隋李谔的文章。李谔,字士恢,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幼好学,善文章。北齐时曾任中书舍人。北周平

  • 神胶黏

    源见“续弦胶”。喻使中断的事物得以延续。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杜诗韩笔见仿佛,凤髓已得神胶黏。”

  • 绣虎

    《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宋曾慥《类说》四)。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言曹植诗文文采华美而风骨遒劲。后推及其他好文章。陈旅《院中再和伯修韵》:“毡城家拜银麕赐,棘院人争绣虎

  •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箫韶:虞舜时乐曲名。九成:九章。仪:匹,对。 箫韶之乐,奏到九章,凤凰来舞,成对成双。 极言音乐和美,带来祥瑞。语出《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礼乐者,治

  • 羊质虎皮

    同“虎皮羊质”。《三国演义》三二回:“绍翻身大叫一声,又吐血斗余而亡。后人有诗曰:‘……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并列 似羊的身体,却披上老虎的皮。比喻外强中

  • 康伯

    同“韩康”。唐李贺《感讽五首》之四:“君平久不反,康伯遁国路。”【词语康伯】   汉语大词典:康伯

  • 悲麟

    源见“绝麟”。感叹生不逢辰,理想不能实现。唐李商隐《失题》诗:“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