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笔床茶灶

笔床茶灶

笔床即笔架;茶灶即煮茶用的小炉。形容隐士淡泊脱俗的生活。出自唐人陆龟蒙事迹。陆龟蒙(?-881年),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遂任苏、湖二郡从事,后退隐松江甫里(今上海市境内),自号江湖散人、天随子,又号甫里先生。他很少与俗人交往,甚至有人登门拜访也不肯出见。从不骑马,而是在船上搭上船蓬,摆上书籍、茶灶、笔床及钓竿,飘泊于水上。

【出典】:

新唐书》卷196《隐逸·陆龟蒙传》5613页:“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jī机)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

【例句】:

宋·张炎《甘州·钱草窗》:“是几番,同醉古园林。烟波远,笔床茶灶,何处逢君。” 元·刘时中〔双调·折桂令〕《渔》:“漠漠平沙,蒻笠蓑衣,笔床茶灶,小作生涯。”


【典源】《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传》:“初,病酒,再期乃已,其后客至,絜(jie) 壶置杯不复饮。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不乘马,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今译】 唐代陆龟蒙隐居于松江甫里,他不爱与俗人来往,有的登门拜访也不肯见。不骑马,在船上搭上船篷,装上书籍、茶灶 (烹茶的小炉)、笔床(放毛笔的文具) 及钓竿等,自得其趣。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生活。

【典形】 笔床茶灶、茶灶、茶灶龟蒙、甫里笔床。

【示例】

〔笔床茶灶〕 宋·张炎《甘州·饯草窗》:“是几番,同醉古园林。烟波远,笔床茶灶,何处逢君。”

〔茶灶〕 元·张可久《金字经·湖上书事》:“六月芭蕉雨,西湖杨柳风,茶灶诗瓢随老翁。”

〔茶灶龟蒙〕 元 · 张可久 《人月圆》:“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猜你喜欢

  • 涕泪新亭

    源见“新亭对泣”。形容山河沦落、离乡背井之痛。清 丘逢甲《十用前韵》:“涕泪新亭果何益?有人江左薄夷吾。”

  • 王凫

    源见“王乔凫舄”。谓出任县令。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清查慎行《送同年宫书升赴任临汾》诗:“矫首共看汾水上,一双飞舄是王凫。”【词语王凫】   汉语大词典:王凫

  • 自在窗

    让人感到安闲舒适的地方。宋代陶穀《清异录》;“韩熙载家过纵姬侍,第侧建横窗,络以丝绳,为观玩(一作“觇”)之地。初惟市物,后或调戏赠与,所欲如意。时人目为‘自在窗’。”

  • 望山

    古弩上所设的观测器,用以目测所射目标的高下远近。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予顷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机,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短,如尺之有分寸。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

  • 微芹

    源见“献芹”。谦称赠人的礼物。明沈璟《义侠记.委嘱》:“欲把微芹别时献,愿兄嫂鉴愚意。”【词语微芹】   汉语大词典:微芹

  • 阳秋皮里

    源见“皮里春秋”。谓心里评论不形于外。宋欧阳修《上胥学士偃启》:“裹阳秋于皮里,不言备乎四时;吞云梦于胸中,兼容尽于一介。”

  • 怒猊渴骥

    原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猊(ní倪):狻(suān酸)猊,即狮子。抉(jué决):剔出。骥:骏马。像愤怒的狮子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那样不可约束之势。形容书法的笔势遒劲奔放。见唐徐浩事迹。徐浩

  • 金城柳眼

    源见“桓公柳”。指嗟叹时光飞逝。宋秦观《念奴娇》词:“玉洞花光,金城柳眼,何用生凄怆。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 现身说法

    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戒别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 “敬亭才出阮家,不肯别投主人,故此现身说法。” ●《楞严经》卷六: “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

  • 官烛未然

    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巴祇为扬州刺史,与客坐暗中,不然官烛。”(引自《初学记》卷二五)“然”义同“燃”。东汉扬州刺史为政清廉节俭,夜间接待客人都不点燃公家的蜡烛。后以此典称颂清廉奉公的官员。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