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城子

管城子

韩愈《毛颖传》称:秦始皇时,蒙恬在中山打猎,围毛氏之族,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将他们捆缚起来后,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封于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韩愈在文中把笔墨砚纸人格化。后因以“管城子”为毛笔的别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见“管城毛颖”。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


【典源】 唐·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篡录。”

【今译】 韩愈《毛颖传》讲,有位毛颖,是中山人。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南征伐楚,至中山,准备大猎,先进行占卜。卜者说:“这次猎获的,是无角无牙,口缺而长须的动物,用它的毛,可以用来写简策。”于是围猎,捕获毛氏之族,将它的毛载回,然后它们捆扎在一起。秦始皇让蒙恬将它们封到管城,号为管城子,并用它来记录历代史事。这是一篇拟人化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秦时蒙恬用兔毛造笔的事。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毛笔。

【典形】 管城、管城公、管城居士、管城颖、管城子、毛颖。

【示例】

〔管城〕 明·袁宏道《舟中寄江进之》:“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管城居士〕 宋·李处全《水调歌头·送王景文》:“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

〔管城颖〕 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管城子〕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毛颖〕 宋·陆游《读范文正公潇洒桐庐郡诗》:“逢迎风月生事, 弹压江山毛颖功。”


【词语管城子】  成语:管城子汉语词典:管城子

猜你喜欢

  • 西缶雪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倚仗强大的国势,向赵强索传国之宝“和氏璧”。赵臣蔺相如带璧入秦,当廷力争,使得以完璧归赵。公元前二七九年,蔺相如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会上,秦王强使赵王

  • 一饭三吐哺

    源见“吐哺握发”。谓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或事务繁忙。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干王恩高量广,不以初交见嫌,不以触犯见罪,虽兴周之姬旦,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无以过也。”

  • 渭城柳

    源见“渭城”。表现伤别之情。宋张炎《摸鱼子.别处梅》词:“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 披雾

    源见“披云雾见青霄”。指识鉴不凡。唐王维《游悟真寺》诗:“望云思圣主,披雾忆群贤。”也指识鉴不凡的人。宋李纲《辞免领开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于赐环,簉云龙之廷而方期于披雾。”【词语披雾】   

  • 黄鸟哀

    同“黄鸟悲鸣”。清王士禛《秦穆公墓》诗:“黄鸟哀时良士尽,碧鸡飞去霸图空。”

  • 华表归

    源见“辽东鹤”。谓重归故里,人事变迁。清钱谦益《十月朔日抵广陵》诗:“流萤尚作芜城梦,跨鹤真同华表归。”

  • 青衣梦

    源见“伐荻人”。指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创的帝业。宋林景熙《宋武帝居今为寿丘寺》诗:“青衣梦破满林烟,一掷乾坤亦偶然。”【词语青衣梦】   汉语大词典:青衣梦

  • 杨叶百穿

    源见“百步穿杨”。形容射术高超。亦比喻料事或谋划极其准确。唐刘禹锡《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诗:“杨叶百穿荣会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 一瞑不视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谓闭眼不能再看,指死亡。蒋南翔《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战士——杨学诚同志》:“可惜他已一瞑不视,永不能看到这个美

  • 刘蕡下第,我辈登科,宁无厚颜

    刘蕡:唐昌平人。唐文宗时,宦官擅权,刘蕡深表愤恨。太和初举贤良方正,对策时,能直言极谏,考官畏惧宦官,不敢录取。下第:科举时代考试不中叫下第。登科:唐制,科举及第,由吏部复试,获中,叫登科。 旧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