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粥炉燎须

粥炉燎须

比喻兄弟、姊妹间情意深厚,关怀照顾无所不至。亦称“英公燎须”、“煮粥焚须”。出自唐李勣之事迹。李勣(594-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mào茂)功。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隋末参加瓦岗军。后降唐,赐姓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改为单名勋。在唐初统一战争及对突厥的战斗中,他功勋卓著,先后任右武侯大将军、并州都督、朔方道行军总管、宰相等职,并被封为英国公。史载,他生性友爱,尽心照顾生病的姐姐,曾亲自为姐姐熬粥,不小心被炉火烧了胡须。姐姐心中不安,不让他这样做,李勣却说:“姐姐多病,我也年老了,给姐姐熬粥也没有几次了。”这件事后来就成了“粥炉燎须”的典故。

【出典】:

新唐书》卷93《李勣传》3821页:“(李勣)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例句】: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之二:“燎须谁识英公意,黄发聊知子建心。” 明·徐渭《读张君叔学作姊氏状》:“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明·徐渭《电》:“好作王戎眼,休烧李勣须。”


【典源】 《新唐书·李勣传》:“ (李勣) 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疾,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

【今译】 唐代李勣身居高位,被封为英国公,为人友爱。其姊有病,他亲自为姊熬粥,不慎将胡须烧着。其姊不让他再熬,他说:“姐姐多病,我也老了,即使想常给姐姐熬粥,又能有几回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兄弟姊妹之间关怀体贴。

【典形】 火��须、李勣须、 燎须、 粥炉燎须、英公燎须。

【示例】

〔火��须〕 清·归庄《友人索寿其姊八十》:“康强自捣长生药,老弟无烦火��须。”

〔李勣须〕明·徐渭《电》:“好作王戎眼,休烧李勣须。”

〔燎须〕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之二:“燎须谁识英公意,黄发聊知子建心。”

〔粥炉燎须〕 明·徐渭《读张君叔学所作姊氏状》:“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猜你喜欢

  • 借寇

    《后汉书.寇恂传》:“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东汉时,寇恂为颍川太守,兴办学校,教化百姓,郡政得到治理,

  • 巢倾卵覆

    同“巢倾卵破”。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五:“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清黄遵宪《五禽言》诗:“一身网罗不敢惜,巢倾卵覆将奈何!”见“巢毁卵破”。清·黄遵宪《五禽言》:“一身网罗不敢惜,~将奈何!”

  • 洗兵雨

    源见“洗兵”。指洗涤兵器之雨,表示战争结束。明高启《赠步炼师祷雨》诗:“更烦夜起把天瓢,翻作东南洗兵雨。”【典源】 《太平御览》 卷十引 《六韬》曰:“文王问散宜生:‘卜伐纣吉乎?’曰:‘不吉。’钻龟

  • 临渊羡鱼

    临渊:面对深潭。羡鱼:羡慕鱼的美味。面对深渊希望能捕到鱼,比喻虽有欲望,但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语出自董仲舒给汉武帝的贤良对策。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哲学家。专

  • 生死肉骨

    使死人复生,枯骨生肉。旧时比喻对人恩施的深厚。《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见“生死人而肉白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杜预注:“已

  • 望尘靡及

    同“望尘莫及”。《明史.熊汝霖传》:“将不任战,敌南北往返,谨随其后,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见“望尘不及”。【

  • 耻帝秦

    源见“鲁连蹈海”。表示不畏强敌,决不臣服。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四六:“呜呼碑下吊忠臣,蹈海人人耻帝秦。”

  • 五马

    《玉台新咏.日出东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古乘驷马车,至汉时太守出则增一马,为五马。因以“五马”借指太守的车驾。唐钱起《送张中丞赴桂州》诗:“云衢降五马,林木引双旌。”亦为太守的代称。北周

  • 出一头地

    元脱脱等撰《宋史.苏轼传》(卷三三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zhé)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

  • 三尺孩童

    见“三尺童儿”。《西游补》5回:“美人诗选已遍中原,便是~,也知虞美人能词善赋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