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糠秕在前

糠秕在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东晋的王文度和范荣期是同僚。王年少而位高,范年老而位低。走路时相互谦让。久之,“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糠,谷皮。秕,瘪的谷粒。后以“糠秕在前”戏称前行者为无用之物。

晋书.孙绰传》:“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晋书·孙绰传》:“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飏之。糠秕在前。’”

【今译】 晋代王坦之(字文度)、范启 (字荣期) 都在司马昱 (后为简文帝) 属下,范年纪大而官位小,王年纪小而官位大。一起走时,互相谦逊让对方在前头。谦让了好一会,王终于在范的后面。王对范说:“簸啊扬啊,糠秕在前。”范接着说:“淘啊汰啊,沙砾在后。”《晋书·孙绰传》亦有,谓为孙绰、习凿齿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自己的不如他人的。

【典形】 秕糠簸、秕糠前、糠秕、糠秕在前、沙之汰之、糠秕自扬簸。

【示例】

〔秕糠簸〕 清 · 王摅 《和忍翁卧疾》:“予亦厕吟坛,当为秕糠簸。”

〔秕糠前〕 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秕糠前。”

〔糠秕在前〕 宋·张孝祥《抚州陈知府》:“糠秕在前之愧,夫何言哉; 瑾瑜匿瑕之仁,是所望也。”

〔沙之汰之〕 唐·韦庄 《又玄集序》:“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 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


【词语糠秕在前】  成语:糠秕在前汉语词典:糠秕在前

猜你喜欢

  • 花邑观风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出任县令。明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荆湖道 郧县县令周文是也……牛刀试政,花邑观风。”

  • 蚁膻鼠腐

    源见“膻行”。蚁集腥膻,鼠甘腐物。比喻趋炎附势,追逐名利。明唐顺之《寄黄士尚书》:“自儒者不知反身之义,其高者则激昂于文章气节之域,而其下者则遂沉酣濡首于蚁膻鼠腐之间。”并列 蚁逐腥膻,鼠嗜腐物。比喻

  • 清风不用钱

    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后以“清风不用钱”谓良辰美景,取之在我,用之无竭。宋杨无咎《清平乐.熟水》词:“归去北窗高卧,清风不用论钱。”

  • 丹穴鸟

    源见“丹穴”。指凤凰。唐欧阳詹《元日陪早朝》诗:“仪籥不惟丹穴鸟,称觞半是越裳人。”【词语丹穴鸟】   汉语大词典:丹穴鸟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体会,无法用言语表达。语出清代刘大櫆《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其他 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言语表达交流。语本《庄子·天道》:“

  • 钓六鳌

    同“钓鳌”。清袁枚《春日杂吟》之五:“不曾闲着丝纶手,何必蓬山钓六鳌?”

  • 肠肥脑满

    身宽体胖,肥头大耳的样子。多形容终日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人。琅邪王高俨,字仁威,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初封为东平王,待遇同于太子,极受宠爱。武成帝死,后主高纬即位,改封琅邪王。以与和士开、骆提婆等人比

  • 白足

    原指北魏世祖时高僧惠始,后泛指僧人。惠始,张姓,家本清河(今河北故城),到长安观习经典,后来身受刀刃,体肤无伤,从习禅至没世,五十余年,不曾寝卧。世祖十分崇敬他,常以礼相待。始常赤足行走,虽踏泥尘之上

  • 龚胜不屈

    龚胜坚守汉臣气节,决不臣附王莽。《汉书.两龚传》:王莽篡国后,一再遣使起用龚胜,龚胜推辞不受,他对高晖等人说:“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 不可胜载

    见“不可胜数”。《汉书·严安传》:“豪士并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