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糠秕在前

糠秕在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记载:东晋的王文度和范荣期是同僚。王年少而位高,范年老而位低。走路时相互谦让。久之,“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糠,谷皮。秕,瘪的谷粒。后以“糠秕在前”戏称前行者为无用之物。

晋书.孙绰传》:“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典源】 《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晋书·孙绰传》:“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飏之。糠秕在前。’”

【今译】 晋代王坦之(字文度)、范启 (字荣期) 都在司马昱 (后为简文帝) 属下,范年纪大而官位小,王年纪小而官位大。一起走时,互相谦逊让对方在前头。谦让了好一会,王终于在范的后面。王对范说:“簸啊扬啊,糠秕在前。”范接着说:“淘啊汰啊,沙砾在后。”《晋书·孙绰传》亦有,谓为孙绰、习凿齿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自己的不如他人的。

【典形】 秕糠簸、秕糠前、糠秕、糠秕在前、沙之汰之、糠秕自扬簸。

【示例】

〔秕糠簸〕 清 · 王摅 《和忍翁卧疾》:“予亦厕吟坛,当为秕糠簸。”

〔秕糠前〕 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秕糠前。”

〔糠秕在前〕 宋·张孝祥《抚州陈知府》:“糠秕在前之愧,夫何言哉; 瑾瑜匿瑕之仁,是所望也。”

〔沙之汰之〕 唐·韦庄 《又玄集序》:“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 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


【词语糠秕在前】  成语:糠秕在前汉语词典:糠秕在前

猜你喜欢

  •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见〔疑则勿用,用则勿疑〕。见“疑人勿使,使人勿疑”。《儿女英雄传》32回:“自古道‘~’。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絮矩之道’。”

  • 凤书

    源见“凤凰衔书”。古谓帝王受命的吉兆。《南齐书.高帝纪上》:“凤书表肆类之运,龙图显班瑞之期。”源见“木凤衔书”。指帝王的诏书。唐白居易《和春深》之六:“何处春深好?春深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鬣剪三花

  • 天花坠

    同“天花乱坠”。唐何仙姑《踏雪行》词:“晓古通今,明经解义,纷纷说得天花坠。”此为本义。宋米芾《渔家傲.金山》词:“宝阁化成弥勒世,龙宫对,时时更有天花坠。”

  • 捋虎须

    《三国志.吴书.朱恒传》:“桓曰:‘天授陛下圣姿,当君临四海,猥重任臣,以除奸逆,臣疾当自愈。’”裴松之注引《吴录》曰:“桓奉觞曰:‘臣当远去,愿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权冯几前席,桓进前捋须曰:‘臣

  • 结发事师

    幼年就从师学习。《汉书.儒林传》:“结发事师数十年。”颜师古注:“言从结发为童丱即从师学,著其早也。”丱( ㄍㄨㄢˋ guàn 惯):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 奉春长策

    《史记.娄敬传》:“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

  • 引绳排根

    亦作“引绳批根”。喻勾结起来排斥别人。《汉书.灌夫传》:“及窦婴失势,亦欲倚夫引绳排根生平慕之后弃者。”夫:指灌夫。见“引绳批根”。宋·程大昌《考古编·庄子》1:“古今多罪周(庄周)之诋訾尧、舜、孔子

  • 共命鸟

    《翻译名义集》二引《杂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后遂以“共命鸟”形容命运相同者。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池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典源

  • 徙橘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离开故土。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诗:“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眸( ㄇㄡˊ móu )子:眼珠。瞭( ㄌㄧㄠˇ liǎo ):明亮。 俗谓心正,眼睛就明亮。语出《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聊斋志异.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