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素不相识

素不相识

素:向来,平素。向来不认识。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陆逊之弟,仕吴官至选曹尚书。陆瑁为人很讲义气。陈融、濮阳逸、蒋纂、袁迪等人志向远大而家境贫寒。陆瑁和他们关系亲密,有好吃的东西,不管多少,总是共同分享。同郡人徐原,移居会稽,和陆瑁从来不认识,临死之时写遗书一封,把孩子托付给他。陆瑁亲自料理徐原的后事,并收养教育他的儿子。

【出典】:

三国志·吴书》《陆瑁传》卷57第1337页:“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瑁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

【例句】:

唐·李绛《奏事上怒旋激赏事》:“且臣之与承璀素不相识,又无嫌隙,只是威福太盛,立损圣明,故不敢不言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4:“五姐怒道:‘我与你素不相识,今当夤夜,何故自夸财势,委生事端?’” 冰心《寄小读者》18:“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


偏正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元·尚仲贤《柳毅传书》4折:“我与你~,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韩少华《温馨的风》:“我与他,分明是~,却怎么如同面对一个历经劫难、久别重逢的友人?”△多用于写人际交往方面。→素昧平生 ↔莫逆之交 一见如故


【词语素不相识】  成语:素不相识汉语词典:素不相识

猜你喜欢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意为没有过错的圣贤是没有的,凡是人都是要犯错误的。从而强调认识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公元前607年,晋灵公骄奢淫佚,对人民大事搜刮以修建宫室,又从高台上用弹弓打人以取乐,还因烧制熊掌不熟杀掉了厨师,并使

  • 蚍蜉援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喻微小的援助。清赵翼《漳州木棉庵怀古》诗:“围城久绝蚍蜉援,相府方酣蟋蟀斗。”【词语蚍蜉援】   汉语大词典:蚍蜉援

  • 退有后言

    见〔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述宾 退,犹言背后。后言,指私下的议论。谓当面顺从,背后非议。《尚书·益稷》:“汝无面从,~。”△多用于对某事有看法,但又不敢说或不便说。→口是心非 ↔胸无宿物【

  • 武昌官柳

    同“武昌柳”。宋周邦彦《如梦令.思情》词:“初暖绮罗轻,腰胜武昌官柳。”【词语武昌官柳】  成语:武昌官柳汉语大词典:武昌官柳

  • 何逊梅花

    同“何郎花”。宋陆游《一笑》诗:“莫愁艇子急冲雨,何逊梅花频倚阑。”

  • 落花流水

    原形容残春的景色,后多用来比喻零落不堪的景象。宋代赵长卿《鹧鸪天.送春》词:“落花流水一春休,”亦作“流水落花”。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主谓 凋谢的花朵随流水漂走。①形容

  • 美人迟暮

    《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比喻晚年。美人到了晚年,红颜衰老,不可挽回。因以比喻时光易逝,青春难再。元.彭元逊《解珮环》:“远道荒寒,婉婉流年,望望美人迟暮。”近代王国维《

  • 梁王兔苑

    源见“梁园赋雪”。借指贵族豪华的游宴之所。唐罗隐《所思》诗:“梁王 兔苑荆榛里,炀帝 鸡台梦想中。”

  • 黄楼

    宋苏辙《黄楼赋》载: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黄河决口,水及彭城下。苏轼适为彭城守。水未至,苏轼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及水至城下,苏又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至而民

  • 驱鸡吏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睹孺子之驱鸡也,而见御民之方。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方其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南;方其南也,遽要之则折而过北。迫则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