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羲和驭日

羲和驭日

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又《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上古传说本以羲和为替太阳驾车之神,后遂以“羲和驭日”指太阳运行。多喻时光流逝。元 萨都剌《汉宫早春曲》:“女夷鼓吹招摇东,羲和驭日骑苍龙。”


【典源】《山海经·大荒南经》:“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楚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汉·王逸注:“羲和,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薄于虞渊,是谓黄昏。”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今译】 《山海经》讲,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位名叫羲和的女子,她是天帝帝俊的妻子,共生了十个太阳,在甘渊里为他们洗浴。《淮南子》又讲,羲和驾着由六条龙拉的车子,车上乘着太阳,在天上由东而西运行,到达日入的虞渊之处,即便停车,这时黄昏也就来临。在神话传说中羲和由日母演变为日御。

【释义】 后以此典指太阳; 或形容太阳运行,光阴流转。

【典形】 鞭日、回日驭、六螭、六龙、六龙回日、日车、日驭、日御、羲车、羲娥、羲和、羲和驾、羲和辔、羲和驭日、羲轮、羲氏驭、羲舒、羲驭、朱羲、羲和乌、羲和投鞭、羲和失鞭、羲和日驭、六龙驾日、鞭白日、羲和辀、羲和轮、羲和车、驻羲和、驱日月、六龙辔、羲和驻轮。

【示例】

〔鞭日〕 唐·白居易《题旧写真图》:“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回日驭〕 唐·李商隐《玉山》:“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

〔六螭〕 清·黄景仁《忆昔篇》:“天旋海水运,六螭无停策。”

〔六龙〕 晋·陆机《赠弟士龙诗》:“掩涕即路,耀袂长辞。六龙促节,逝不我待。”

〔六龙回日〕 唐·李白 《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日车〕 唐·杜甫《青阳峡》:“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日驭〕 唐·齐己《苦热行》:“离宫划开赤帝怒,喝起六龙奔日驭。”

〔日御〕 唐·窦庠《和韩十八侍御登岳阳楼》:“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

〔羲车〕 清·方殿元《章贡舟中作歌》之三:“日色归心不可及,坐见羲车坠岩岫。”

〔羲和〕 三国·曹植《赠王粲》:“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羲和驾〕 明·陈子龙《长歌行》之一:“迟我羲和驾,念子好容姿。”

〔羲和辔〕 魏·阮籍《咏怀》之三十五:“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羲和驭日〕 元·萨都拉《汉宫早春曲》:“女夷鼓吹招摇东,羲和驭日骑苍龙。”

〔羲轮〕 清·黄景仁《送春》之三:“玉虬高驾倘见招,急叱羲轮出平旦。”

〔羲氏驭〕 清·孔尚任《桃花扇》:“灯疑羲氏驭,舟是豢龙拏。”

〔羲舒〕 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放怀齐指马,屏息度羲舒。”

〔羲驭〕 清·唐孙华《冬睛》:“短景羲驭急,飞光上西轩。”

〔朱羲〕 晋·郭璞《游仙诗》 之七:“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猜你喜欢

  • 苍生望

    源见“东山再起”。指百姓的厚望。唐钱起《哭常徵君》诗:“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 图史百城雄

    同“图书拥百城”。清归庄《题阎再彭眷西堂》诗:“人文千里合,图史百城雄。”

  • 乘槎云汉

    同“乘槎河汉”。唐沈佺期《陪幸太平公主南庄》诗:“今朝扈跸平阳馆,不羡乘槎云汉边。”

  • 无幽不烛

    幽:黑暗。烛:点上蜡烛,意谓照亮。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照亮,比喻恩德施及四方。庾羲,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庾亮之子,曾官居吴国内史,其时,晋穆帝司马聃颇好文雅,但朝政混乱,庾羲便至郡献诗,诗中颇存

  • 发书置水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五十引《华阳国志》:“赵琰为青州刺使,有贵要嘱托,琰于庭事前置大器水,发书,悉投置水中,无有所报。”又引《鲁国先贤传》:“孔翊(音yì)为洛阳令,置水庭前,得嘱托书,皆投

  • 目染耳濡

    同“耳濡目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通经致用,家修即廷献之资。”见“耳濡目染”。《清史稿·廖寿恒传》:“伏愿皇太后崇位黜奢

  • 淡若水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晋.郭向注:“无利故淡,道合故亲。”庄子以君子之交淡若水来形容交友不因利,道同志合为高尚之意。后遂用为道义之交的典故。唐.

  • 茹毛穷海

    汉代苏武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流放于北海无人处,坚持不屈地生活了十九年,终于完节归汉。在匈奴时,曾于大雪天断饮食,拿雪与毡毛一起吞咽充饥,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见《汉书.苏武传》。《后汉书.耿恭

  • 十九人

    源见“毛遂自荐”。指庸碌之辈。唐 高拯《及第后赠试官》诗:“公子求贤未识真,欲将毛遂比常伦。当时不及三千客,今日何如十九人?”【词语十九人】   汉语大词典:十九人

  • 阮公钱

    源见“杖头钱”。指沽酒钱。清 刘光地《送元坳出守梧州》诗:“伯起金来挥臂谢,阮公钱入掉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