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耳提面命

耳提面命

形容教诲殷勤恳切。西周末年卫武公作一诗,批评周厉王兼以自警。诗中说,唉呀那个浑小子,不知六来不知四。小时怀里抱着他,大了又教给他许多事。不但当面教育他,还提着耳朵要他记。要说他还没知识,可他如今也有了儿子,人呀就是怕混横,哪懂早动手来成功迟?

【出典】:

诗经·大雅·抑》:“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例句】:

清·李渔《曲话·结构》:“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 明·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十二首》之九:“至于师之训诲,独患弟子无承之地,不必患其师之隐也……前札谓耳提面命,不遗底蕴,贤弟其亦知不佞之所至耶?”


并列 提着受教人的耳朵叮嘱,当面给予教导。形容教诲恳切殷勤。语本《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这个济世,不惧皇威,不计宠辱,~,严格施教。”△褒义。多用于教育方面。→千叮万嘱 口传心授 谆谆教诲 谆谆告诫 ↔不教而诛。也作“耳提面训”、“面命耳提”。


解释提:贴着。面命:面对面教诲、训示。本指不仅当面告诫,而且贴着耳朵叮嘱,希望对方能记住教诲而不忘记。后用以表示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出处《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诗经》中《大雅》共三十一篇,都属西周作品,反映了周王朝的重大史实和政治变化。《抑是周厉王时代的作品,写一位大臣不满朝政的混乱,写诗自警并劝谏周王要勤修德政,谨言慎行,不能沉湎酒色,自以为是全诗较长,共有十二段,一百一十四句。其中一段写道:哎呀你这年轻人!好事坏事分不清。不但用手搀扶你,还用言语讲道理不但当面教育你,还贴着耳朵叮嘱你。说你年轻无知识,孩子已经抱在怀。做人应当不自满,怎会早有智慧而晚年成器。

近义谆谆教导

反义放任自流

例句

张老师时常对学生耳提面命,告诫他们要用功读书,争取最好的成绩。


【词语耳提面命】  成语:耳提面命汉语词典:耳提面命

猜你喜欢

  • 文章二百年

    《南史.谢朓传》:“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后以“文章二百年”极言文章精妙。宋欧阳修《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金元好问《送钦叔》诗之三:“君穷复

  • 改乡名

    源见“郑公乡”。谓其乡里当以其名命之。称扬其德高名重。唐卢纶《送顾秘书献书后归岳州》诗:“岳阳贤太守,应为改乡名。”

  • 乳媪讥

    《宋史.何承天传》:“(承天)除著作佐郎,撰国史。承天年已老,而诸佐郎并名家少年。颍州荀伯子嘲之,常呼为弥母。”妳(nǎi同妳、奶)母,乳母也。宋朝何承天任命为著作佐郎,修撰国史,因他年老,诸同僚有人

  • 笔塚与退笔塚

    唐.李肇《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注:草圣,指草书成就最高的人,此似指后汉弘农张芝。三昧,奥妙,诀窍)。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塚。”唐.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

  • 把蟹螯

    《世说新语.任诞》:“毕世茂(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晋书.毕卓传》池作船),便足了一生。’”晋吏部郎毕卓性嗜酒,他曾对人说,能得酒满船,四时美味菜肴放在船头,右手持酒杯,左手

  • 蜀国鹃啼

    同“蜀帝啼鹃”。叶玉森《消息》诗:“昆仑狮吼征奇梦,蜀国鹃啼惜幻身。”

  • 尧龄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裴骃集解引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后以“尧龄”指长寿。宋晏殊《喜迁莺》词:“金炉暖,

  • 兴废继绝

    同“兴灭继绝”。汉班固《两都赋序》:“兴废继绝,润色鸿业。”见“兴灭继绝”。汉·班固《两都赋》序:“以~,润色鸿业。”蔡东藩《两晋演义》29回:“西晋虽亡,尚有征镇诸王,能否~,且至下回再表。”【词语

  • 贺家

    源见“贺家湖”。本指唐贺知章晚年在镜湖的居处。亦泛指高人隐士之家。明高启《题画》诗:“落日青山影在沙,镜湖波净遍荷花。云间树底参差屋,借问谁家是贺家?”【词语贺家】   汉语大词典:贺家

  • 氤氲大使

    宋.陶谷《清异录.仙宗》:“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统属,其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宿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阴阳之契,指男女婚配。缱绻,缠绵有情。氤氲,古代哲学指阴阳二气交合变化的状态。古人迷信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