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英物之啼

英物之啼

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人。他是太守桓彝之子,晋明帝司马绍之婿。永和元年(公元三四五年)任荆州刺史,屡有战绩,后立简文帝,官至大司马,遂专擅朝政。

“(桓温)生未期(不满周岁),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

所谓“英物”是指英杰不凡的人物。温峤看到桓温幼时骨相奇伟,听其哭声又不同凡响,从而断定其将来必非常人。后因以“英物之啼”常用为褒人自幼不凡的典故。

金.元好问《㶏水》诗:“皇天靳(吝惜)美器,一世惜英物。”


猜你喜欢

  • 桃夭

    源见“桃夭之化”。指婚嫁。汉阮瑀《止欲赋》:“思桃夭之所宜,愿无衣之同裳。”【词语桃夭】   汉语大词典:桃夭

  • 管宁栖辽海

    《三国志.管宁传》:“天下大乱,〔管宁〕闻公孙度令行於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裴松之注引晋傅玄《傅子》

  • 张三影

    宋李颀《古今诗话.有客谓张三影》:“有客谓张子野曰:‘人皆谓公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我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 琴下爨

    源见“焦尾琴”。为“爨下琴”的倒置。指劫后馀材。喻指遭遇坎坷仍堪用世的人才。宋韩淲《浣溪沙.次韵昌甫》词:“老我从他琴下爨,故人元是笛亭柯。”

  • 东门归路

    东门归路:在京都长安东门为退休还乡的官员送行饯别的场面。西汉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太子少傅疏受,叔侄二人在荣华显贵时激流勇退,主动提出因病退休还乡的请求。汉宣帝因为这两位大臣确实年老了,就答应了他们退

  • 畏垒

    源见“庚桑畏垒”。指隐逸之地。宋范成大《藻侄比课五言诗已有意趣》诗之一:“畏垒吾安土,支离饱太仓。”【词语畏垒】   汉语大词典:畏垒

  • 空桑出

    《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毋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

  • 包胥泪

    同“包胥哭秦庭”。柳亚子《哭顾锡九烈士》诗:“一斛包胥泪,秦庭泣鬼雄。”

  • 抱玉泣血

    源见“和氏之璧”。指因怀才不遇或忠贞蒙冤而悲伤。汉王充《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楚王、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 知非伯玉

    源见“蘧瑗知非”。谓能因时达变、感悟前愆之人。宋李曾伯《满江红.丁未初度自赋》词:“当贵买臣毋足羡,知非伯玉真能觉。问心期、应有海翁鸥,山人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