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莫须有

莫须有

比喻无罪被冤。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北宋末年投军,为秉义郎。建炎元年(1127年)上书高宗皇帝,反对南迁,被夺官归田。后投河北招抚司,被张所破格提拔为统制,随王彦渡河抗金,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后又随宗泽留守东京,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随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岳飞率兵在建康(今南京)附近阻击金兵,大挫敌军。后又在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受命屯兵江州,守卫长江中游。在此后七、八年间,岳飞率部多次主动出击金兵,收复多处失地,功勋卓著。至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所部以及由他联络的各地义军,声势盛极。7月初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郑州、洛阳等地,随后又大败金兀术主力,进军朱仙镇。金兵闻风丧胆,惊呼“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眼见收复东京已指日可待,岳飞鼓励将士乘胜杀敌,“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面对不利形势,金兀术准备放弃东京,渡河北去。但就在这时,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并已先行撤去岳飞友军,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岳飞虽上书力争,毫无效果。高宗、秦桧求和心切,一天之内竟下了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退兵。岳飞被迫班师。绍兴十一年夏,他受召回临安,被解除了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奸相秦桧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给部将张宪书信,要他逼朝廷恢复岳飞兵权。以谋反罪名,将岳飞、岳云父子下狱。岳飞含冤入狱后,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寺卿薛仁辅,都说岳飞无罪,监察御史万俟(mòqíxiè莫其谢)将他们全部弹劾罢官。宗正卿士愿以一家百口保释岳飞,万俟将其流放,死在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为岳飞申辩冤屈,被投入大理寺狱处以死罪。凡是附和秦桧、万俟离制造岳飞冤狱的人,都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升迁。此案上报朝廷时,枢密使韩世忠愤愤不平,面问秦桧,秦桧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张宪的书信虽不明确,而他们谋反的事莫须有(或许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怎能使天下人信服?”绍兴十一年12月29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临安风波亭。那时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洪皓尚在金国中,立即用蜡书飞报南宋朝廷,认为使金人畏惧的只有岳飞,金人甚至称岳飞为父。金国首领们听说岳飞死了,都斟酒欢饮庆贺。岳飞被害成为千古冤案。莫须有亦称三字狱。后人对这三字的解释有“或许有”、“不必有”二种,近来又有人释为“岂不应该有”(1993年岳飞及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未刊)。

【出典】:

宋史》卷365《岳飞传》11394页:“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俱劾去。宗正卿士请以百口保飞,离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例句】:

明·李东阳《三字狱》:“三字狱,天下服。服不服?杀武穆。奸臣败国不畏天,区区物论真无权!” 清·孟亮揆《于忠肃墓》:“意欲岂殊三字狱,英雄遗恨总相同。” 清·李玉《清忠谱·缔姻》:“污蔑忠良驱陷阱,莫须有罪案招承。”


其他 意思是恐怕有,也许有。后用来表示无证据地捏造罪名,制造冤狱。《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世忠曰:‘ ~三字何以服天下。’”张贤亮《小说中国》:“以今天的时态和生理状态对未来怀着~的恐慌,我名之曰‘提前忧郁症’或‘意识形态型幻觉症’。”△贬义。多用于罗织他人的罪名。


【词语莫须有】  成语:莫须有汉语词典:莫须有

猜你喜欢

  • 云中白鹤

    《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载:三国时,北海朱虚人邴原为避汉末之乱,举家逃入郁州山中,后又逃到辽东。“积十余年,后乃遁还。南行已数日,而度(辽东太守公孙度)甫觉。度知原之不可复追也,因曰:

  • 河女鹊

    源见“乌鹊填桥”。美称喜鹊。唐李峤《同赋山居七夕》诗:“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 郢市歌

    源见“曲高和寡”。指高雅优美的乐歌。唐李商隐《镜槛》诗:“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词语郢市歌】   汉语大词典:郢市歌

  • 不欺暗室

    也作“弗欺暗室”、“暗室不欺”等。意思是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欺心的事情。这是古人的一种美德,后人常借此自勉或赞他人。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南朝梁皇帝

  • 华亭归梦

    源见“华亭鹤唳”。喻指思乡之梦。宋刘筠《鹤》诗:“碧树阴浓釦砌平,华亭归梦晓频惊。”

  • 长沮耕

    源见“沮溺耦”。指退居田间,从事耕作。宋陆游《春雨》诗:“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 跂望

    《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郑玄笺:“跂足则可以望见之。”后以“跂望”谓举踵翘望;盼望。《三国志.董昭传》:“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明刘基《郁离子.九难》:“千人离立,跂望颜色。”【

  • 广陵弦

    源见“广陵散”。指绝响。用以缅怀旧友。唐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诗:“独悲形解后,谁听《广陵》弦?”

  • 待月西厢

    唐.元稹《莺莺传》载:张生寓普救寺,见崔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不能自己,缀《春词》二首挑之。是夕,莺莺婢红娘至,持彩笺以授张,曰:“崔所命也。”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

  • 亡国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侈靡淫乱的音乐。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 濮上,亡国之音表。”偏正 灭亡国家的音乐。也指象征国家灭亡的音乐。后多比喻萎靡轻浮的音乐。语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