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

指萧何为汉丞相时所规定之法令制度,曹参继任汉丞相时,就按照这些既定政策治理天下。后以此典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曹参(?——前190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侯,曾任齐相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豨(xī希)、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在齐时采用盖公提出的黄、老之术“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齐国百姓安居乐业,大称贤相。萧何死,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办事没有什么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之法令。汉惠帝奇怪曹相国不理政事,曹参脱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思考一下:您圣明英武比汉高祖皇帝谁强?”汉惠帝说:“我怎么敢比先帝呀?”曹参说:“陛下看我的才能与萧何比较哪个高明?”汉惠帝说:“您似乎不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对了。况且汉高祖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治理天下,我们一班朝臣谨守各自的职位,遵守原有法度而不改变,不也就可以了吗?”汉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百姓歌颂曹参说:“萧何制定之法度,明白画一;曹参接替他,遵守而不改变。执行他清静无为的政策,老百姓因而安宁一统不乱。”后以此典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

【出典】:

史记》卷54《曹相国世家》第2029、2030、2031页:“参代何为相国(春秋、战国所设百官之长。秦、汉后为辅佐皇帝最高官职,综理全国政务。西汉初称相国,后改称丞相,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规章制度)。”“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垂衣拱手,意可无为而治),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jiǎng讲,平直明确)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行)其清净,民以宁一。’”

【例句】:

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二二绍兴八年九月:“经久之制,不可轻议,古者利不百不变法,卿等宜以萧规曹随为心,何忧不治。”


其他 萧、曹,萧何、曹参两人,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大臣,西汉初,先后为相。曹参继萧何后为相,对萧何创立的一套规章制度,遵循不改。语本《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一遵萧何约束。”后用以比喻按照前人成规办事。汉·扬雄《法言·渊骞》:“萧也规,曹亦随。”李轨注:“萧何规创于前如一,曹参奉随王后不失。”明·张居正《答宣大王巡抚言蓟边要务》:“~,必获同心之济。”△多用于保守方面。→因循守旧 ↔朝令夕改 标新立异革故鼎新


【词语萧规曹随】  成语:萧规曹随汉语词典:萧规曹随

猜你喜欢

  • 丁忧

    旧时遭父母之丧,叫丁忧,其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守丧期间,不能做官、应考,停止喜庆娱乐。《晋书.袁悦之传》:“(袁)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词语丁忧】   汉语大词典:丁忧

  • 一隅

    一个角落。《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物有四隅,举一隅即可推知其余。后称偏颇不全面的见解为“一隅之见”,或称狭小的地区为“一隅之地”。【词语一隅】   汉语大词典:一隅

  • 梅折一枝

    源见“陆凯传情”。指寄情于亲友。唐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诗:“橘怀三个去,梅折一枝将。”

  • 拍手拦街笑

    源见“山公醉酒”。又唐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后因以“拍手拦街笑”笑嘲醉酒。宋晁补之《安公子.和次膺叔》

  • 延平剑

    借指宝剑。唐刘禹锡《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诗: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晋书·张华传》: 张华与豫章人雷焕 “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

  • 临岐叹

    同“临岐泣”。清顾炎武《赠同繫阎君明铎先出》诗:“春风吹卉木,大海放禽鱼。莫作临岐叹,行藏总自如。”

  • 孔雀屏开

    源见“锦屏射雀”。指择婿待嫁。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孔雀屏开烛影红,会看佳婿近乘龙。”【词语孔雀屏开】   汉语大词典:孔雀屏开

  • 嵩祝

    同“嵩岳三呼”。清钱谦益《野老》诗:“辍耕今日欣相告,嵩祝仍趋诞圣朝。”

  • 淮王身死

    《史记.淮南王列传》:“天子使宗正以符节沼王。未至,淮南王安自刭杀。”东汉.王充《论衡.道虚》:“案淮南王刘安……怀反逆之心,招会术人,欲为大事。伍被之属充满殿堂,作道术之书,发怪奇之文,合景乱首。八

  • 龙伯国人

    源见“龙伯钓鳌”。喻巨人。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是又梁氏所谓犹以千百之僬侥国人,与一二之龙伯国人抗,蔑有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