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吴市隐”。指梅福。宋辛弃疾《念奴娇.赋傅岩叟香月堂两梅》词:“看取香月堂前,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边让传》:边让《章华赋》:“(楚灵王)遂筑章华之台……设长夜之淫宴,作北里之新声。”春秋时,楚灵王建造章华台,以供欢乐
《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杖家”代称五十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九:“〔刘钟宛〕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山东,旋晋
三国 魏曹丕《游仙诗》:“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后因以“一丸五色”指仙药。唐
《史记.孝武本纪》:“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皇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按,“脱躧”亦作“脱屣”。汉武帝听到神话中有黄帝乘龙昇天而去后,感叹地说:
源见“心有灵犀一点通”。喻相思之情。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姚古芬》:“秋河牛 女各西东,掩抑心犀未敢通。”【词语心犀】 汉语大词典:心犀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自无学术,仅能秉笔,有才名于时者尤忌之。……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回(或作迥、逈)判语有用‘杖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陟曰:‘此云“杖杜”,何也?’陟俯
《尚书.周书.归禾.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史记》卷四《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郑玄曰:
源见“题桥柱”。指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唐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诗之一:“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词语题柱客】 汉语大词典:题柱客
豫且( ㄐㄩ jū ):传说中的古代渔人名。 白龙装扮成鱼的样子,结果为渔人豫且所困。故事见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后因用以比喻贵人微服出行而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