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貌言

貌言

貌:外表。此典指商鞅对赵良说:外表应酬话是虚浮的。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公孙氏,名鞅,卫国(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人,也称卫鞅。入秦说秦孝公。秦孝公六年(前356年),他任左庶长(秦爵位第十一等),实行变法。又升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等,相当于相)。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由雍(今陕西凤翔南)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进一步变法。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他因有功封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他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任秦相十年,变法触及一些上层人物的利益,皇亲国戚很多怨恨他。秦国隐士赵良去见商鞅,商鞅请对他治理秦国提出意见。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张狐狸腋毛皮;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为左右多正色直言的臣下而兴盛,殷纣王因为群臣默不出声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那样的态度,那我就整天跟您说直话而请不见怪,可以吗?”商鞅说:“古话有这样的说法,表面应酬的话是虚浮的,出自内心的话是真诚的,苦口危言是治病的药石,甜言蜜语是害人的病因。先生果真肯整天与我讲直话,就是我治病的药啊。我将拜先生为老师,先生又何必推辞呢!”后以此典指表面的话;不能兑现的话。

【出典】:

史记》卷68《商君列传》2234页:“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yè业,通“腋”,上肢和肩臂连接处。狐以腋部毛皮价值最高),千人之诺诺(随声附和)、不如一士之谔谔(èè恶恶,正色直言)。武王(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建立者)谔谔以昌,殷纣墨墨(同“默默”)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师事)子(古代对男子尊称),子又何辞焉!’”

【例句】: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王嶷传》:“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


【词语貌言】   汉语词典:貌言

猜你喜欢

  • 猫鼠同眠

    比喻上官糊涂失职,听任下属舞弊为奸。见《新唐书·五行志》的记载。原为“猫鼠同处”,后引伸为“猫鼠同眠”。【出典】:《新唐书》卷34《五行志一》882页:“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

  • 汶上

    《论语.雍也》:“李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杨伯峻注:“桂馥《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以“汶上”指归隐之地。三国 魏应璩

  • 宪乌

    源见“乌府”。指御史台。《西游记》六四回:“孤直公亦顶真道:‘夫因侧叶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词语宪乌】   汉语大词典:宪乌

  • 耳旁风

    同“耳边风”。《红楼梦》八回:“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见“耳边风”。《红楼梦》21回:“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词语耳旁风】  成语

  • 羲景

    源见“羲和”。指日影。景,“影”的古字。明李东阳《吊岳武穆辞》:“羲景缩地,下沉蒿莱。”【词语羲景】   汉语大词典:羲景

  • 披云雾,覩青天

    参见:人之水镜

  • 南八男儿

    南八:即南霁云。南霁云一类的男子汉。比喻临难不苟,慷慨就义。典出唐南霁云之事迹。南霁云(?-757年),魏州顿丘(今河南内黄县东南)人。少贫贱,为人操舟。安禄山叛唐后,钜野尉张沼兴兵讨贼,提拔南霁云为

  • 避实击虚

    军事上作战的一种策略,避开敌方主力,而攻击其防御薄弱的部分。《孙子.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并列 攻敌之法。当避其坚强,攻其虚弱。语本《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斗筲

    源见“斗筲小人”。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亦喻才识短浅的人。晋陆机《豪士赋》序:“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业。”常用作谦词。《后汉书.孟尝传》:“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词语斗筲

  • 不少概见

    少:稍,略微。概:梗概,大略。 不能略微见到一个梗概。 指很难见到。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许)由、(务)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司马贞索隐:“概是梗概,谓略也。盖以由光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