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凫楚乙

越凫楚乙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认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比喻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南朝时,佛教盛行,道家也不示弱。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事迹见“量体裁衣”条)作《门律》,其中有调和佛道之语,欲使二者归一。他说:“道和佛,本投合无间,别无二异。我曾见佛道之人与儒家、墨家之徒辩论,也看到佛道之间争论不休。过去,曾有鸿雁从高空飞过,由于距离太远,越人以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虽然人有来自楚、越之分,但鸿雁却是固定不变的。”欲以此说明佛、道虽表面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出典】:

南史·顾欢传》卷75,1879页:“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作《门律》云:‘道之与佛,逗极无二……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并列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以为野鸭,楚人以为燕子。语本《南史·顾欣传》:“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紫萼《李韧兰》:“~休题品,识字何曾为近名。”△贬义。用于比喻由于认识主观片面,而各执一词,对事物作出错误的判断。


【词语越凫楚乙】  成语:越凫楚乙汉语词典:越凫楚乙

猜你喜欢

  • 青田

    同“青田鹤”。唐王勃《上武侍极启》:“驰魂雾谷,忻逢紫岫之英;驿思霞丘,伫接青田之响。”【词语青田】   汉语大词典:青田

  • 螳斧

    源见“螳臂当车”。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之力。宋李觏《蝉》诗:“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花月痕》四回:“四围炮火,中天掣列缺之鞭;一片刀光,半夜射望诸之魄。蝟蜂立折

  • 康宝月

    参见:宝月诗

  • 文房四宝

    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宋代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五卷,分笔谱二卷,砚、墨、纸谱各一卷。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世言歙州县文房四宝,谓笔、墨、纸、砚也,其实三耳,歙本不出笔、盖出于宣州。”并列

  • 投竿

    《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投竿犹言垂钓。唐.李白《赠钱徵君少阳》:“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词语投竿】   汉语大词典:投竿

  • 沟中木断

    同“沟中断”。宋陆游《水亭偶题》诗:“沟中木断谁曾问,空里蓬征自不知。”【典源】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今译】

  • 避实击虚

    军事上作战的一种策略,避开敌方主力,而攻击其防御薄弱的部分。《孙子.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并列 攻敌之法。当避其坚强,攻其虚弱。语本《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西戎即叙

    西戎: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总称。即:就。 西戎各族皆就次叙。 意谓西方各族都安定顺从。语出《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唐高祖《即位告天册文》:“传檄而定岷峨,拱手而平关陇,西戎

  • 悲陵谷

    源见“陵谷”。谓慨叹世事巨变。唐韩偓《出官经硖石县》诗:“逆旅讶簪裾,野老悲陵谷。”

  • 尽美尽善

    见“尽善尽美”。《史记·吴太伯世家》:“德至矣哉大矣。”裴吷集解引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也。”【词语尽美尽善】  成语:尽美尽善汉语大词典:尽美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