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身当矢石

身当矢石

晋书.王鉴传》:“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身当矢石,栉风沐雨,壶浆不瞻,驰鹜四方。”意谓当年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刘秀二位皇帝,每每领兵出征之时,无论远近,也无论敌人的多寡强弱,总是自己亲自击鼓鸣金,在阵前指挥,冒着敌人的矢石身先士卒,不避风雨,不避饥渴,驰马征讨四方。后常以“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的进攻。《陈书.世祖纪》:“世祖激厉将士,身当矢石,相持数旬,泰乃败走。”


主谓 矢,箭。亲身抵挡着敌人箭与石的攻击。《晋书·王鉴传》:“昔汉高、光武二帝,征无远近,敌无大小,必手振金鼓,~,栉风沐雨,壶浆不赡,驰骛四方。”《陈书·世祖传》:“世祖激厉将士,~,相持数旬,泰乃败走。”※当,不读作dǎng。△褒义。用于描写不怕牺牲,勇于抵抗的行为。多指统帅身先士卒。→躬蹈矢石 躬冒矢石↔临阵脱逃


【词语身当矢石】  成语:身当矢石汉语词典:身当矢石

猜你喜欢

  • 截趾适履

    犹“削足适履”。截去脚趾以适合鞋的大小,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迁就。《后汉书.荀爽传》:“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截趾适履,孰云其愚?”参见“削足适履”条。连动 截断脚趾去适应鞋子大小。比

  •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比喻为同类的死亡或不幸而感到悲伤。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叨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四海尽为兄弟,何况更同臭味!”《水浒全传》二八回:“我和你是一般犯罪的入,特地报你知道。岂不闻‘兔死狐悲,物伤其

  • 三事

    《诗经.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东汉.郑玄笺:“王流在外,三公及诸侯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周朝称“三公”为“三事大夫”。三公虽无具体职事,

  •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孔子说:“唯有最富有智慧的人和最愚昧的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后因用为上知下愚禀性难移之典。《汉书.文三王传.梁孝文传》:“立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

  • 三百六十行

    旧时对各种行业的通称。元时多作一百二十行( ㄏㄤˊ háng 杭),到明代则惯称三百六十行。元代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我想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著衣吃饭。”明代侠名氏《白兔记.投军》:“左右的,

  • 步步生金莲

    唐.李延寿撰《南史.齐东昏侯纪》:“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据说南朝齐东昏侯时,潘妃创女子缠足,有铺金莲踏行之事。所谓步步生金莲,实际上原是体现潘妃倍受恩宠,从另一方

  • 卢鸿屋

    《新唐书.卢鸿传》:“博学,善书籍,庐嵩山。玄宗开元初,备礼征,再,不至……鸿到山中,广学庐,聚徒至五百人。”后以“卢鸿屋”泛指隐士居所。宋徐俯《念奴娇》词:“万丈辉光,奔云涌雾,飞过卢鸿屋。更无尘翳

  • 管城子无食肉相

    管城子:毛笔的别名。唐韩愈《毛颖传》云:“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这里借指读书人。食肉相:意即封侯之相。《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言曰:‘生燕颔虎颈,

  • 乏则取之于人

    指一个人有所缺乏时,则要取之于人。《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前后所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瞰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 冯生弹

    同“冯驩弹铗”。清朱彝尊《孙少宰蛰室观吴季子剑四十韵》:“岂为冯生弹,聊效庄叟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