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

如刀劈竹子,前几节劈开之后,下面的向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解决。典出晋杜预之事迹。杜预事迹见前“势如破竹”条。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杜预督军伐吴。所过皆克,吴地百姓纷纷归附,彻底打败吴国时机已到。但是否立即大举攻吴,晋人内部意见却不统一。杜预力主立即伐吴,他说:“当初战国时乐毅凭济西一战而吞并强齐,如今我们兵威已振,战况好比刀劈竹子,前面几节劈开之后,剩下的部分迎着刀口自动解开,没有什么碍手的地方了。”遂继续进兵,攻无不取。当初提反对意见的人为此写信向他道歉。

【出典】:

晋书》1030页《杜预传》卷34:“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

【例句】:

宋·宋祁《景文集·四五·登科记序》:“性公深博有谋,惠训不倦,善断也如竹,迎刃而解,善教也若草,望风而偃。”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着力如切腐状,迎刃而解。”


偏正 一碰着刀刃就破开了,比喻解决问题非常顺利。《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无复着手处也。”廖辉英《爱情良民》:“可是如果过一阵子,她的心境改变,问题也许反而就~。”△褒义。→水到渠成 易如反掌折槁振落 ↔埴索途 刀过竹解 刃迎缕解一通百解 一了百了 迎刃而理 ↔埴索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作“迎刃冰解”、“迎刃而理”、“迎刃立解”、“迎刃以解”、“应刃而解”。


【词语迎刃而解】  成语:迎刃而解汉语词典: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 维翰

    源见“藩垣”。比喻捍卫。亦借指保卫国家的重臣。《晋书.宗室八王传序》:“始则韩 彭菹醢,次乃吴 楚称乱。然虽克灭权福,犹足维翰王畿。”南朝 梁江淹《萧冠军进号征虏诏》:“门下维翰之重,实资名品。”【词

  • 暮夜四知

    同“暮夜金”。明无名氏《鸣凤记.忠佞异议》:“清白流风,暮夜四知难灭。”【词语暮夜四知】   汉语大词典:暮夜四知

  • 絮酒炙鸡

    源见“炙鸡渍酒”。指祭品。常用为悼念朋友之词。明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谨奉去,朔日奠……絮酒炙鸡,恐不蠲洁,不复赍上。”【词语絮酒炙鸡】  成语:絮酒炙鸡汉语大词典:絮酒炙鸡

  • 罗含菊

    《晋书.文苑传.罗含传》:“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晋人罗含以廷尉致仕,家中

  • 恒河依然

    源见“观河面皱”。喻永恒不变。宋苏轼《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诗:“对玉山人今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

  • 三平二满

    宋.黄庭坚《山谷内集诗注》十九《四休居士诗三首》序:“太医孙居昉,字景初,为士大夫经药,多不受谢。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祉被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妬老即休。

  • 送人作太守

    源见“鬼揶揄”。感叹自己宦途坎坷。宋苏轼《送吕希道知和州》诗:“年年送人作太守,坐受尘土堆胸肠。”

  • 马栈之祸

    《战国策.齐策一》:“章子之母,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后因以“马栈之祸”谓母被父害。清蒲松龄《羽士沈坚白传》:“幼遭人伦之变,其母被谗,几罹马栈之祸,君乃夜穿屋,救其母以遁。”【词语马栈之

  • 瑶华音

    旧时对他人书信的美称。南朝齐谢朓《答吕法曹》诗:“惠而能好我,向以瑶华音。”【词语瑶华音】   汉语大词典:瑶华音

  • 顾复之恩

    《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顾:回视。复:反复。后用以比喻父母的爱育之恩。《后汉书.孝桓帝纪》:“朕离父母之爱,隔顾复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