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避世金马门

避世金马门

这是西汉东方朔形容在朝廷做官、在官署的金马门中可以避世保身。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善辞赋,西汉文学家。汉武帝时任郎(帝王侍从)官,性诙谐滑稽。有一次,他的同僚郎官对他说:“人们都以为先生是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在朝廷隐居避世之人。古代人,是隐居避世在深山中的。”当时正在饮宴,喝酒尽兴,他扶在地上唱道:“沉沦在俗世啊!避世在官署的金马门内。宫殿中可以避世并保全自身,又何必逃避到深山之中、草屋之下。”“金马门”是官署之衙门,因大门傍有铜马,故称“金马门”。后用此典形容虽在朝廷做官而消极避世。此典又作“大隐金门”、“金门客”、“东方避世”、“金马客”、“避世金门”、“金门避世”、“曼倩金门隐”。

【出典】: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东方朔》3205页:“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hān鼾,尽兴喝酒),据地歌曰:‘陆沉(陆地无水而下沉。比喻在喧闹环境中隐居)于俗,避世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宦者署门,因以为名)。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hāo嚆)庐(茅草屋)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官署。管理宦官。属于少府)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例句】:

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宋·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宋·刘筠《李舍人独直》:“紫丝新履回朝地,应笑东方避世喧。” 宋·苏轼《次韵蒋颖叔·凝祥池》:“似知金马客,时梦碧鸡妨。” 宋·苏辙《送鲜于子骏还朝》:“古人避世金马门,何必柴车返田里。” 清·沈元沧《杂咏》:“避世金门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清·归庄《用来韵酬榕庵》:“江左才名称伯仲,金门避世意悠悠。” 清·金人瑞《寿诗》之一:“莫疑曼倩金门隐,直学青莲市上眠。”


【典源】 《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今译】 汉代东方朔 (字曼倩) 在汉武帝时任郎官,他的同僚对他说:“别人都以为你先生是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即所谓在朝廷隐居避世的人。古代的人,是隐居避世在深山中的。”当时正在饮宴,酒酣,他扶在地上唱道:“沉沦在俗世啊,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保全自身,何必在那深山之中,草舍之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虽在朝廷做官而消极避世。

【典形】 避世金马门、避世金门、大隐金门、东方避世、金马客、金门避世、金门客、曼倩金门隐、金马避世、金门遗世、金马梦。

【示例】

〔避世金马门〕 宋·苏辙《送鲜于子骏还朝》:“古人避世金马门,何必柴车返田里。”

〔避世金门〕 清·沈元沧《杂咏》:“避世金门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大隐金门〕 唐·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东方避世〕 宋·刘筠《李舍人独直》:“紫丝新履回朝地,应笑东方避世喧。”

〔金马客〕 宋·苏轼《次韵蒋颖叔·凝祥池》:“似知金马客,时梦碧鸡妨。”

〔金门避世〕 清·归庄《用来韵酬榕庵》:“江左才名称伯仲,金门避世意悠悠。”

〔金门客〕 宋·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

〔曼倩金门隐〕 清·金人瑞《寿诗》之一:“莫疑曼倩金门隐,直学青莲市上眠。”


猜你喜欢

  • 凌波仙步

    同“凌波微步”。宋贺铸《花心动》词:“彩栏依遍平桥晚,空想望凌波仙步。”

  • 鲈鲙

    同“鲈鱼脍”。清陈梦雷《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鲈鲙娱亲请尚方。”【词语鲈鲙】   汉语大词典:鲈鲙

  • 子孙千亿

    亿:周代以十万为一亿。千亿,极言其多。 子子孙孙,千千万万。语出《诗.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汉书.哀帝纪》:“陛下圣德宽仁,宜蒙福佑子孙千亿之报。”汉.崔駰《杖颂》:“王母扶持,永

  •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

    摅( ㄕㄨ shū ):抒发,表达。蓄念:蕴蓄的思念。幽情:深邃的感情。 抒发思念古人、缅怀往事的深远感情。语出汉.班固《西都赋》:“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鲁迅

  • 不可端倪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张旭,著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后遂以“不可端倪”为

  • 江花

    同“江淹笔”。清熊文举《与减斋书》:“鲍锦不还,江花久萎,虽有一二剞存,无可为鸿巨道者。”

  • 张范通梦

    源见“范张鸡黍”。喻指生死至交。唐皇甫冉《送魏六侍御葬》诗:“张范唯通梦,求 羊永绝踪。”

  • 止足之分

    止足:安分守己的意思。知道止足之分,就能量力守志,或自甘退隐,摆脱荣辱。晋代潘岳《闲居赋》:“于是览知止足之分。”《世说新语.言语》:“孙绰赋《遂初》,筑室畎川,自言见止足之分。”【词语止足之分】  

  • 忠贯日月

    忠诚之心上贯日月。形容忠诚至极。《新唐书.郭子仪传赞》:“子仪自朔方提孤军,转战逐北,谊不还顾……虽唐命方永,亦由忠贯日月,神明扶持者哉!”宋 刘炎《迩言》:“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

  • 倚庐之望

    见“倚门倚闾”。庐,简陋的房屋。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词语倚庐之望】  成语:倚庐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