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野狐涎

野狐涎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七:传说以小口罂盛肉埋于野,狐欲食而喙不得入,馋涎流滴罂内,渍入肉中。取其肉晒为脯末,食之令人迷惑而生幻影。

涎,唾液。相传狐狸的唾液有迷惑人的作用。后因以“野狐涎”用为迷惑人的话的典故。

五代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六《旌论衡》引杨德辉《嘲僧门》诗:“说法漫称狮子吼,魅人多使野狐涎。”


【词语野狐涎】   汉语词典:野狐涎

猜你喜欢

  • 分路扬镳

    镳(biāo标)马勒子。扬镳,把马勒子向上提,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也指双方才力相敌、各有千秋、各占地位。后又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路。本于北魏拓跋志故事。拓跋志,字猛略,烈帝之后,少即历览书传,有文才

  • 延陵

    同“延陵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封于延陵。”故以“延陵”借指季札。汉王粲《赠文叔良》诗:“延陵有作,侨 肸是与。”宋范仲淹《吴岩寺》诗:“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词语延陵】   

  • 范蠡归湖

    源见“范蠡扁舟”。谓范蠡归隐。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待学列子乘风,子房达道,陶令休官,范蠡归湖。”

  • 苏秦六印

    指苏秦佩六国相印。后以此典比喻得任官职,显耀荣华。苏秦(?——前284年),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他以“合纵”南北联合之说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共同合力抗秦。于是六国合纵

  • 韦睿树麾

    《南史.韦睿传》:“淝水堰立,使军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城,乘胜至叡城下。军监潘灵祐劝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丈。睿怒曰:‘军死馁,有前无却。’因令取繖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南朝梁大将韦睿,

  • 忘忧草

    参见:萱草【词语忘忧草】   汉语大词典:忘忧草

  • 莼鲈乡思

    同“莼鲈归思”。徐自华《贺新凉.慧僧先生解职归里》词:“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 煮石

    《晋书.鲍靓传》:“鲍靓字太玄,东海人也。……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稍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晋.鲍靓年五岁时,曾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儿,九

  • 千变万态

    见“千变万化”。唐·释皎然《诗式·明势》:“萦回盘礴,~。”

  • 捷足先得

    谓行动神速,遇事占先。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 “自古道: ‘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参见:○捷足先登见“疾足先得”。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