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铛脚刺史

铛脚刺史

铛(chēng撑),三足锅。三刺史鼎足而立。比喻一些地方官吏善于治理,能为民兴利除害。典出唐薛大鼎事迹。薛大鼎,唐蒲州汾阳(今山西荣河县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唐高祖起兵反隋后,薛大鼎于龙门晋谒,为高祖献策,授大将军府察非掾。复出为山南道副大使,他在这里,开设屯田,积聚粮食。后为沧州刺史,大有政绩。他浚治淤塞已久的“无棣渠,使之直通沧海。当地老百姓歌颂说:“新沟开通,水运便利。直通沧海,有渔盐之利。昔日徒步而行,今日车马奔驰。美哉薛公德政,四民均沾其利。”又大兴水利,疏通长芦、漳、衡三渠,使洪水不为害。当时,郑德本为瀛州刺史、贾德颐为冀州刺史。二人也都以善于治理得名。河北一地有三个好刺史,故当地人称之为“铛脚刺史”。

【出典】:

新唐书》卷197《循吏·薛大鼎传》5621-5622页:“(大鼎)累徙沧州。无棣渠久廞xīn欣)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是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铛脚刺史’。”

【例句】: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邻。”


偏正 唐代的清官良吏。《新唐书·薛大鼎传》:“高祖时迁浩州刺史,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在冀州,皆有诏名,河北称~。”△用于官吏方面。


【词语铛脚刺史】  成语:铛脚刺史汉语词典:铛脚刺史

猜你喜欢

  • 锯霏屑

    同“锯屑”。清唐孙华《雪次东坡聚星堂韵禁体物语》:“故人相别各一方,谁共清谈锯霏屑。”【词语锯霏屑】   汉语大词典:锯霏屑

  • 耳提面训

    同“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见“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

  • 韦弦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多用以警戒和规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夷

  • 丹凤诏

    同“凤书”。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诗:“望阙未承丹凤诏,开门空对楚人家。”【词语丹凤诏】   汉语大词典:丹凤诏

  •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朕( ㄓㄣˋ zhèn ):古人自称之词。自秦始皇以后,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躬:身。 天下万方如有罪,都归我一身来承担。 古代帝王罪己之辞。语出《书.汤诰》:“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

  • 木受绳则直

    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一块木料在墨线规范下就能变直。 比喻人经过学习就会提高认识。语出《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唐.吴兢《贞观政要.求谏》:“夫帝王之德,莫盛于纳谏。故曰:木

  • 批隙导窾

    同”批郤导窾”。金王若虚《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于为政者而疑之哉?”见“批郤导窾”。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迎刃而解,棋局一著胜人千百者是也。

  • 食前方丈

    《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赵岐注:“极五味之馔食列于前,方一丈。”后用为生活奢侈之典。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

  • 情之所钟,正在吾辈

    钟:汇集,专注。 感情专注,正是我们这些人。 后常指年轻人富于感情,当及时行乐。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

  • 长卿四壁

    源见“家徒四壁”。形容一贫如洗。司马相如,字长卿。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