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风破浪

长风破浪

梁.沈约撰《宋书.宗悫传》:“悫(悫,音què)年少时,炳(宗炳,宗悫的叔父)问其所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宋.宗悫,南阳涅阳人(今河南镇平县南),少有大志,有一次叔父宗炳问他将来打算干什么?他含蓄地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常用“长风破浪”的典故,比喻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的壮举。

唐.王勃《滕王阁序》:“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唐.李白《行路难》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杜甫《咏怀》诗:“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主谓 长,大。乘大风,破巨浪。比喻志向远大,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唐·李白《行路难》:“~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用于抒怀明志。→乘风破浪


【典源】 《宋书· 宗悫传》:“宗悫(que) 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南史·宗悫传》亦载。

【今译】 南朝宋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他年少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我愿乘长风冲破万里巨浪。”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胸怀壮志,前程远大。

【典形】 长风破浪、乘长风、乘风破浪、驾长风、破浪乘风、破浪风、破浪雄心、万里风、宗悫长风、宗悫风、宗悫浪、破长风浪、长风万里、无长风。

【示例】

〔长风破浪〕 唐·李白《行路难》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乘长风〕 清·唐孙华 《高邮阻风》:“何当乘长风,破浪日千里。”

〔乘风破浪〕 明·金堡《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

〔驾长风〕 清·陈沂震《云安》:“水折山纡路欲穷,何曾破浪驾长风。”

〔破浪风〕 唐·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

〔破浪雄心〕 清·赵执信《早发沙河店》:“破浪雄心浑未惬,乘风更向大荒西。”

〔万里风〕 明·陈子龙《杂诗》之十四:“亮无万里风,聊从三径约。”

〔宗悫长风〕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

〔宗悫风〕 清·黄鷟来《题张困斋四时读书图》:“遂逊宗悫风,万里破巨浪。”

〔宗悫浪〕 清·王夫之《咏风》:“茂陵云自白,宗悫浪空沉。”


【词语长风破浪】  成语:长风破浪汉语词典:长风破浪

猜你喜欢

  • 燕王台

    同“燕台”。唐高適《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唐高骈《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燕王台上结交新。”【词语燕王台】   汉语大词典:燕王台

  • 星河槎

    同“星槎”。《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窥红问绿谢游冶,与余共泛星河槎。”【词语星河槎】   汉语大词典:星河槎

  • 一丸封

    同“一丸泥”。清顾炎武《潼关》诗:“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 枕上黄粱

    源见“黄粱梦”。指幻梦,美梦。清李渔《意中缘.先订》:“还只愁洞口胡麻,空做了枕上黄粱。”

  • 临邛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 拔薤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庞参传》:“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庞参)到,先候(探望,问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音xiè,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

  • 折臂三公

    《世说新语.术解》:“人有相(此指旧时风鉴先生观察地脉风水)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累官至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父墓后应出受命君(受天之命而为君,这是古代君权神授的唯心主义神权论思想)。祜恶其

  • 陈臧

    《后汉书.臧洪传》载:东汉臧洪为袁绍所杀时,洪邑人陈容在坐,见洪当死,起谓绍曰:“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绍惭,使人牵出,容顾曰:“今日宁同臧洪同死,不与将军同日生也。”容

  • 东郭之畴

    《吕氏春秋.当务》:“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 煮豆燃萁

    《世说新语.文学》:“(魏)文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魏文帝曹丕命弟曹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