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问鼎

问鼎

原指图谋王位,后则泛指企图夺权。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到达雒水,在周天子辖区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起周王室镇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有德之时,把远方的东西绘成图象,让九州的长官贡献青铜,铸造了九鼎并将图象铸在鼎上,让百姓认识神物和恶物。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己的东西。魑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碰上。因而上下和协,以承受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于商,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于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鼎固定在洛阳,占卜的结果是传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命令。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天命并未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出典】: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王敦传》:“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典源】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今译】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陆浑之戎,将军队布列在洛水边周的边界上,有示威之意。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向王孙满打听周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答:“得天下在德不在鼎,古时夏禹有德,远方献来山川异物图形,禹铸九鼎,将各地异物等铸于其上。至夏桀昏乱,鼎迁至商,传世六百。商纣王暴虐,鼎又迁于周。如果有德,鼎虽小亦重; 昏乱无德,虽大亦轻。成王定鼎,卜祝预示将传位三十,传年七百,这是天命。周现在虽渐衰,但天命末改,鼎的轻重,是不可问的。”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图谋夺取王位、政权。

【典形】 观鼎、送者问鼎、问鼎、问鼎轻重、问周鼎、休明鼎尚重、问鼎语。

【示例】

〔观鼎〕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故强晋收其请隧之图,暴楚顿其观鼎之志。”

〔送者问鼎〕 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送者问鼎大,存者要高官。”

〔问鼎〕 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问鼎轻重〕 唐·柳宗元 《封建论》:“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问周鼎〕 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今年问周鼎,明年索赵璧。”

〔休明鼎尚重〕 南朝梁·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


【词语问鼎】   汉语词典:问鼎

猜你喜欢

  • 梁苑池台

    同“梁王池馆”。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诗之二:“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 弓旌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后因以“弓旌”为延聘贤士之典。唐窦群《经潼关赠宇文

  • 妖狐

    唐.沈既济《任氏传》传奇,写了一个美丽的狐女,自称任二十,同人间一个叫郑六的男子相爱笃浓,结为夫妻。起初,郑六不知她是狐女,及至得知真情,依然相爱如初。任二十对郑六也很忠诚,既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又

  • 诗书发冢

    《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郭象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则迹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 方外司马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桓温〕引奕(谢奕)为司马。奕既上,犹推布衣交。在温坐,岸帻啸咏,无异常日。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马。’”后因以称居高官而不拘礼俗的人。《北史.王晞传》:“〔王晞〕性

  • 醉玉颓

    同“醉玉颓山”。五代齐己《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诗之一:“骚雅锵金掷,风流醉玉颓。”

  • 王子控鹤

    源见“王乔控鹤”。用以形容仙家风度。清 樊增祥《戏赠王子裳太守》诗:“王子控鹤来,吹笙载还家。”

  • 穆穆皇皇

    穆穆:肃敬的样子。皇皇:犹“煌煌”,光明的样子。 形容人严肃恭敬,光明磊落。 旧时多用以赞美侯王。语出《诗.大雅.假乐》:“穆穆皇皇,宜君宜王。”《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

  • 鸿门

    源见“鸿门宴”。借指危难。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之一:“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词语鸿门】   汉语大词典:鸿门

  • 视如草芥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后因以“视如草芥”比喻极端轻视。宋洪迈《容斋三笔.北狄俘虏之苦》:“引能乐者使奏技,酒阑客散,各复其初,依旧环坐刺绣,任其生死,视如草芥。”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