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宋玉《对楚王问》(见梁萧统《文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跟着合唱)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楚国的歌曲名称,属于雅乐,多为上层士大夫阶级所欣赏。宋玉听到楚王对他发出责问时,用“曲高弥寡”的道理,来表明自身行为清高,不同于流俗,因此就得不到大家赏识。后因以“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

文选》晋.张景阳(协)《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并列 《阳春》、《白雪》,都是战国时楚地高雅艰深的曲调。后泛指高雅不凡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有时也形容才能出众。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宋·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清唱古今稀。”杨链《龙膏记》9出:“当年子建应无逊,~谁能并。”△多着重于不被多数人理解或接受。↔下里巴人。 也作“白雪阳春”。


【典源】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 (he) 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今译】 春秋时有人在楚国郢都的市上唱歌,开始唱 《下里》、《巴人》时,城中随之唱和的有几千人; 当唱《阳阿》、《薤露》时,随之唱和的还有几百人; 唱《阳春》、《白雪》时,随之唱和的不过几十人; 当歌者唱出最难的曲调,抑扬婉转、变化奇妙时,随之唱和的只有几个人了。这说明曲调越高雅,能够应和的人越少。

【释义】 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的作品或人才; 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 以“曲高和寡”等指高深的作品或人的言行不为世人理解。

【典形】 巴歌、巴曲、巴人调、白雪、白雪唱、白雪调高、白雪声名、白雪阳春、惭巴、楚客歌、楚雪、歌雪、歌郢、寡和、和巴、和寡、荆人白雪歌、名高白雪、篇章欺白雪、曲高和寡、容巴、思郢、雪唱、阳春、阳春白雪、阳春一曲、阳阿、郢唱、郢歌、郢曲、郢雪、郢中白雪、郢中唱、奏巴人、高歌空郢市、俚曲无白雪、宋玉歌阳春、巴曲和清商、楚雪高张、楚客歌雪、酣歌郢雪、唱高和寡、绕雪追歌、郢歌白雪、阳春相和、阳春和寡、白雪屡传、白雪和高、一曲阳春、歌白雪、郢中歌、郢中儿、和阳春、发阳春、阳春才。

【示例】

〔巴歌〕 唐·薛涛《酬文使君》:“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巴曲〕 唐·杨巨源《早朝》:“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巴人调〕 元 · 陈基 《题玉山草堂》:“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

〔白雪〕 唐·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白雪调高〕 唐·武元衡《荆帅》:“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娥愁。”

〔白雪声名〕 清·孔尚任 《桃花扇》:“黄金肝胆,指顾中原; 白雪声名,驱驰上国。”

〔白雪阳春〕 元·曾瑞《喜春来·阅世》:“佳章软语醒时和,白雪阳春醉后歌。”

〔惭巴〕 唐·李商隐《喜雪》:“联辞追许谢,和曲本惭巴。”

〔楚客歌〕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青萍久废吴王剑,白雪犹存楚客歌。”

〔楚雪〕 明 · 袁宏道 《集沈青平斋》:“丽歌飞楚雪,方语杂吴都。”

〔歌雪〕 宋·洪��《永遇乐·送春》:“歌雪徘徊,梦云溶曳,欲劝春住。”

〔歌郢〕 清·黄景仁《乙未除夕前五日》:“贱子工谈俳,群公任歌郢。”

〔寡和〕 晋·陆机《演连珠》之二十三:“是以南荆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和巴〕 明·李东阳《谢于乔庶子二亲寿诗》:“道阻遥思越,辞荒强和巴。”

〔和寡〕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幼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荆人白雪歌〕 唐·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洛客扶风坞。”

〔名高白雪〕 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 响遏青云,字字而偏谐凤律。”

〔篇章欺白雪〕 唐·罗隐《寄前户部陆郎中》:“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

〔曲高和寡〕 清·黄景仁《武昌杂诗》:“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

〔容巴〕 宋·刘筠《属疾》:“逍遥成雅咏,属和肯容巴。”

〔思郢〕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雪唱〕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阳春〕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

〔阳春白雪〕 唐·张祜《董家笛》:“一夜梅花笛里飞,阳春白雪复辉辉。”

〔阳春一曲〕 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阳阿〕 宋·范成大《次韵章秀才北城新圃》:“清江韵新引,清绝胜阳阿。”

〔郢唱〕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是知窃混吹于齐竽,滥飞声于郢唱。”

〔郢歌〕 宋·朱淑真《对雪一律》:“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郢曲〕 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郢雪〕 元·燕公楠《摸鱼儿》:“且细酌盱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

〔郢中白雪〕 唐·李白《白纻辞》:“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郢中唱〕唐·孟郊《赠姚怤别》:“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

〔奏巴人〕 唐·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词语阳春白雪】  成语:阳春白雪汉语词典:阳春白雪

猜你喜欢

  • 东林党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神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吏部郎中无锡人顾宪成(1550-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万历进士)革职还乡,倡议重修

  • 饮百觚

    汉.孔鲋《孔丛子.儒服》:“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吾子何辞焉。”古代传说凡圣贤都会喝酒,酒量还很大。尧舜以一千杯酒为标准

  • 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花。种子可入药。常用以比喻少女。梢头:植物枝条的末端。 像早春二月的豆蔻枝梢。 形容女子的美丽姿容。语出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宋.陈

  • 薜萝子

    源见“薜萝”。指隐居山林的人。唐孟郊《山中送从叔简赴举》诗:“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词语薜萝子】   汉语大词典:薜萝子

  • 药店飞龙

    南朝宋乐府民歌《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这是以飞龙的骨出,谐人的骨出,比喻人的瘦损。唐代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偏正 飞龙,中药龙骨。药店里

  • 曳尾涂中龟

    源见“曳尾泥涂”。比喻在艰难中挣扎的人。清赵执信《陉阳驿雨甚行橐皆湿舆中聊述》诗:“欲知肩舆行遇雨,有似曳尾涂中龟。”

  • 凿坏

    同“凿坏而遁”。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三:“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难道凿坏绝踵,好逞飞骢。早令坛上推韩信,行间识吕蒙。”【词语凿坏】   汉语大词典:

  • 不得其门而入

    不知门在哪儿,无法进去。 常用以比喻学习或工作找不到入门途径。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又虑女来不得其门而入,潜出斋庭,悉脱扃键。未几,女

  • 功成自退

    见“功遂身退”。

  • 西山日薄

    见“日薄西山”。宋·洪咨夔《风流子》:“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词语西山日薄】  成语:西山日薄汉语大词典:西山日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