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屈子问天”。灵均,即屈原。清曹贞吉《沁园春.读子厚新词却寄》词之三:“彼南华齐物,呼牛呼马,灵均呵壁,将信将疑。”
同“梁王池馆”。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诗之二:“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同“苏井”。清赵怀玉《雨中花慢.邻宅牡丹》词:“我羡洛花富贵,能兼苏井神仙。”
源见“陈蕃榻”。表示对宾客热忱欢迎。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妾既邀鲍先生,本当扫榻,亲荐枕席,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词语扫榻】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后因以“寝讹”指牛羊的卧息与活动。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词语寝讹
同“吐哺握发”。清顾炎武《复周制府书》:“未得登龙,俄承遗鲤。将下交乎白屋,复宠贲乎元?。此真姬公吐握之风,当亦园 绮趍从之日。”
源见“锦囊三矢”。指牢记父志,誓雪遗耻。元张宪《李天下》诗:“三枝誓箭挂马鞍,誓与先王刷遗耻。”按,李天下,唐庄宗 李存勖的艺名。
同“怯弦”。唐骆宾王《途中有怀》诗:“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语言。 古人认为把“道德品质”与“语言”相比较,前者是主要的。语出《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二程语录》卷一一:“人见六经,便以为圣人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