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指两个字的名字。偏:单个。 按照古代避讳的礼俗,对尊长的双字名,不可两字同说,但两字分说可以不避。这叫“二名不偏讳”。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郑玄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
十五:指阴历每月十五日。 月亮一过十五,光辉就减弱;好比人过中年,精力衰退,难谋进取。这是元代戏剧中的常用语。语出元.关汉卿《蝴蝶梦》楔子:“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
《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畴昔,前日,往日。寝疾,卧病。孔子临终前数日,梦奠于两楹之间,预知将死,后果七日而
比喻读书很多,但不会使用的人。陆公,即陆澄(425-494年),字彦渊,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小时非常好学,博览群书,知之甚多,走路、吃饭、睡觉都手不释卷。始为宋太学博士,宋亡,累任齐给事中,尚书等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简傲洒脱。宋廖行之《贺新郎.和狄志父秋日述怀》词:“清兴在,烟霞深处。拄笏风流今谁是,但闻鸡,夜半犹狂舞。”
造:成就。 原为周成王哀叹家道未成而遭父丧。 后泛指家里惨遭不幸。语出《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郑玄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
《左传.宣公二年》载:郑伐宋。宋华元等迎战,羊斟为华元御,华元杀羊以飨士卒,而不送给羊斟吃。将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乃驰入郑师,宋遂大败。后因以“羊斟惭羹”为记恨小事的典故
源见“南山雾豹”。指隐居潜修之所。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仆少负不羁,长逾虚诞。读书颇存涉猎,学剑不待穷工。进不能矫翰龙云,退不能栖神豹雾。抚循诸己,深觉劳生。”【词语豹雾】 汉语大词
源见“陆凯传情”。谓梅开时晚。宋叶梦得《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幹誉赏梅》词:“人醉后,雪消时。江南春色寄来迟。”
源见“二疏还乡”。指功遂身退之意。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庾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