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雪夜微行

雪夜微行

此典为赵匡胤微服访功臣事。微行:便装出行。赵普(922-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后迁河南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为宋朝开国功臣,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有功,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964年)为宰相。宋朝初建时,南有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北有契丹贵族卵翼下的北汉。为了结束这种豆分瓜剖的局面,使全国统一,宋太祖赵匡胤屡次着便装私下出访功臣家。以致宰相赵普下朝回家不敢更换便服,随时准备接驾。一天傍晚,大雪纷飞。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再来了。天已入夜,忽听有敲门声,赵普披衣而起,只见皇上站立在风雪中。赵普诚惶诚恐地把他接进屋中,命家人摆酒。赵匡胤道:“先不着忙,我还约了晋王,等他来了再说。”说话间,晋王赵光义来到。赵普铺设了双层褥毯,让他们坐在厅堂上,又烧红炭火烤肉,赵普的妻子上前斟酒,赵匡胤称她为嫂嫂。此次雪夜访赵普,是为了商议攻取北汉的事。赵普向皇上建议道:“北汉挡着西、北二面,如果夺取了北汉,西、北二面都要由我们独力抵挡,不如姑且先削平南方诸国,尔后再攻取北汉,量它弹丸之地,难逃复灭的命运。”赵匡胤高兴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特来听听你的意见而已。”赵匡胤终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方针。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至开宝八年(975年),先后消灭了荆南和湖南的割据势力,又灭了后蜀、南汉和南唐,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灭了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历史。

【出典】:

宋史》卷256《赵普传》8932页:“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烤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例句】:

元·高文秀《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载《元曲选外编》第一册:“某姓赵,名光普,字则平,辅佐主公,官拜丞相,封太师韩国公之职,乃开国功臣也。圣主尝夜半幸某第,立风雪中。小官惶恐出迎,设重裀席地,炽炭烧肉,小官夫人行酒。上以嫂呼之。遂定下江南之计。”


猜你喜欢

  • 漉酒先生

    同“漉巾陶令”。清曹溶《祝英台近.同杨香山次辛稼轩韵》词:“羡他漉酒先生,萧萧三径,把江左黄花留住。”

  • 濠上之风

    同“濠梁之气”。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竺道壹》:“少以篇牍著称,性率,素好丘壑,一吟一咏,有濠上之风。”

  • 谗口铄金

    源见“众口铄金”。形容谗言为害之大。清唐孙华《述古》诗:“谗口成铄金,沉舟由积羽。”主谓 谗言可以化金石。意谓谗言毁贤害能。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太行千盘,横起人面。”△贬义。用于申斥小

  • 枣大如瓜

    《史记.封禅书》:“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后因以“枣大如瓜”指奇特的仙果或令人欣羡的事物,多用于描写神仙生活。唐李

  • 晋库剑飞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张华)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传说,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失火,汉高祖所

  • 目不知书

    不会读书作文。出自唐人苏楷之事迹。苏楷,生卒年月不详,唐昭宗时曾为起居郎。据载,他凡劣无艺,目不知书。乾宁二年(895年),登进士第,引起舆论大哗。唐昭宗遂令翰林学士陆扆(yǐ以),秘书监冯渥,在复试

  • 白眼看人

    同“白眼”。宋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黑头为相虽无为,白眼看人亦未妨。”

  • 昆阳举

    昆阳:今河南叶县。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领兵攻下昆阳等地。王莽极为惊恐,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等聚集四十二万兵力围困昆阳。刘秀发兵几千人赴昆阳解围,城内外夹攻,大败王莽军,歼灭王莽主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 一言悟主

    悟:感悟、觉悟。车千秋(?-前77年)。战国时田齐后代,他先人于汉初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车千秋原任护卫供奉高祖陵寝的高寝郎。因汉武帝的戾太子被江充陷害而死,车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辩白,说:“儿子

  • 衣不重彩

    不穿多种色彩的衣服。谓衣着朴素。《陈书.高祖纪下》:“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亦作“衣不重采”。采:通“彩”。《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