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青睐

青睐

同“青眼”。宋王明清春娘传》:“居二年,会新守至,守与司理有旧,司户又蒙青睐。”


对人重视、看好,谓之 “青睐 ( lài) ”。

“青”是何义,“睐”又作何解呢?

先说 “睐”。 《说文·目部》: “睐,目童 ( 瞳) 子不正也。从目,来声。”即谓 “瞳人不正”,此 “不正”则斜视。曹植 《洛神赋》“明眸善睐”李善注: “睐,旁视也。”明眸而旁视,意即美目顾盼生姿。因此,“睐”有 “看”义。

“青”,此指 “青眼”。即眼珠在正中,正视。正眼看人,表示一种尊重、喜爱之意。如果眼睛向上或向旁看,则表示一种轻视、憎恶之意。这便是 “青白眼”之说。此说源于 《晋书·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他见到庸俗之人,便翻白眼。有次嵇康的哥哥嵇喜前往他家吊丧,因其为庸俗之士,阮籍便以白眼对之。后来,嵇康听说了此事,便携带酒、琴前往,阮籍 “大悦”,“乃见青眼”。阮籍、嵇康均为魏晋 “竹林七贤”的重要人物。

以青眼看人,这叫做 “垂青”,亦谓之 “青睐”。 《名义考》卷六: “后人有青盼、垂青之语。人平视睛圆则青,上视睛藏则白。上视,怒目而视也。”

“青”为 “青眼”,“睐”为 “看”,所以,“青睐”即青眼看人示好之意,它与 “青白眼”一语有关。


【词语青睐】   汉语词典:青睐

猜你喜欢

  • 二分明月

    《全唐诗》卷四七四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诗此二句的意思是:假如天下的明月是三分的话,那末扬州即占其二分,以此比喻扬州的繁华。后常以“二分明月”特指形容扬州的繁华景象。

  • 虞芮讼息

    源见“虞芮”。指受仁德感化而息讼。晋潘岳《西征赋》:“苏 张喜而诈骋,虞 芮愧而讼息。”

  • 一夔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孔子向鲁哀公指出,古时乐师夔不是一只脚,而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 谷贱伤农

    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汉书·食货志》载:“粮食价格太高,就会损伤士(指脱离生产的读书人)、工、商等百姓的利益;粮价太低,又会损伤农民的利益。损害百姓利益,百姓就会流离;损害农民利益,国家就会贫困。所

  • 藿食者与国计

    汉.刘向《说苑.善说》:“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

  • 刘伶病酲

    同“刘伶好酒”。宋陆游《咸齑十咏》:“人生各自有贵贱,百花开时促高宴。刘伶病酲相如渴,长鱼大肉何由荐?”

  • 蟾阙

    同“蟾宫”。元丁鹤年《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诗:“已为蟾阙彦,仍就鹄山居。”【词语蟾阙】   汉语大词典:蟾阙

  • 秦氏女

    《宋书.乐志三》:“《艳歌罗敷行》:‘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晋.崔豹《古今注》卷中《

  • 出处进退

    同“出处语默”。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败,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并列 出仕或隐

  • 求名责实

    循名责实。唐 刘知幾《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见“循名责实”。【词语求名责实】  成语:求名责实汉语大词典:求名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