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首尾相应

首尾相应

首尾:即前后。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钟传的事迹。杜洪,原为鄂州(今湖北武汉)伶(líng玲)人(即戏剧演员)。钟传,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原为豫章地区的低级武吏。在唐末藩镇混战中,二人分别纠集了自己的势力。中和二年(883年)钟传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占领了洪州,被唐僖宗任命为镇南节度使。光启二年(886年)杜洪也乘虚进入鄂州,自称节度留后,也被唐僖宗拜为节度使。后来二人都遭到了杨行密的袭击。为了摆脱杨行密,他们便互相协同,首尾相应,并同时向朱温求救。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大败杨行密。

【出典】:

旧五代史》卷17《梁书十七·杜洪传》231页:“及为杨行密所攻,洪、传首尾相应,皆遣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朱友恭赴之,大破淮寇于武昌,二镇稍宁。”

【例句】:

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全传》84回:“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首尾相应,循环无端,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


主谓 ①作战时军队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语本《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明史·刘应节传》:“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此百年之利也。”△多用于描述战事方面。 →首尾相救 ↔声东击西②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褒义。多用于称赞诗文的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虎头蛇尾。 也作“首尾相赴”、“首尾相援”。


【词语首尾相应】  成语:首尾相应汉语词典:首尾相应

猜你喜欢

  • 前踞后恭

    又作“前倨后卑”,指先傲慢而后谦恭。公元前338年,纵横家苏秦到达秦国,向秦惠文王进连横之策。秦王因为刚杀商鞅,对各国游说之士极为反感,便以自己“羽毛未丰”而加以拒绝。苏秦仍不死心,先后向秦王上书十次

  • 问青天

    源见“呵壁问天”。指抒发忠愤。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丹梯倚寥廓,终去问青天。”

  • 逸书

    源见“伏生藏壁”。散逸的经书。特指《尚书》。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诗:“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词语逸书】   汉语大词典:逸书

  • 一写当十读

    42` 文章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太平御览.学部.晚学》引桓子《新论》曰:“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署郎哀其老,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手写九经》:

  • 驷马高盖

    源见“于公高门”。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马的高盖车。常表示地位显赫。宋黄庭坚《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汉滨耆旧今谁在?驷马高盖徒纷纷。”见“驷马高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

  • 盲人骑瞎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桓温)与殷荆州(殷仲堪)语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

  • 耳鬓厮磨

    厮:互相。形容小儿女亲密相处的情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主谓 鬓,耳旁毛发处。厮,互相。两人耳朵和鬓发相互摩擦。形容

  • 一箪瓢

    同“一瓢饮”。宋方岳《唐律》诗之七:“忍饥吾亦惯,古色一箪瓢。”

  • 誓江

    源见“中流击楫”。指矢志收复失地安定中原的誓愿。宋苏轼《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词语誓江】   汉语大词典:誓江

  • 疏水箪瓢

    源见“蔬水曲肱”、“箪瓢陋巷”。指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疏,通“蔬”。清冯桂芬《似山居图序》:“涉世处境之道贵乎似,以其近真也。此即老氏无为、庄氏齐物之说也,而于孔、颜疏水箪瓢之义亦无碍焉。”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