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原为乐曲名,后喻知音难遇,或喻乐曲高妙。俞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很会听琴。俞伯牙用琴曲抒发攀登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象泰山一样巍峨。俞伯牙用琴曲表现流水,钟子期便说,好啊!多么浩浩荡荡的江河啊!总之,俞伯牙在琴曲中寄托什么,钟子期全能了解。从此,两个人便成了知心朋友。后来钟子期死,俞伯牙痛失知音,从此不再弹琴。

【出典】: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例句】:

唐·牟融《写意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金·董解元《西厢》4:“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


并列 比喻知音、知己难遇或指乐曲高妙。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王明居《模糊艺术论》:“~,在山水诗画中,仿佛是折叠的山水;只有通过思维的参与,凭借想象的力量,才可认知它的崇高美。”△褒义。用于描写知音。→倾盖之交 ↔谬托知己。 也作“流水高山”。


【典源】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列子·汤问》、《说苑·尊贤》等亦载,文略有不同。

【今译】 春秋时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描写高山,钟子期赞美说:“弹得好啊,巍峨高耸如太山。”伯牙转而描写流水,钟子期又赞美:“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也不弹,认为世上没有知音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琴曲高妙; 也用以指心意相通的知音。

【典形】 伯牙高山、伯牙琴、伯牙弦绝、断弦人、高山流水、绝弦、流水、流水高山、流水引、弄琴牙、琴曲随流水、琴亡伯牙、听属钟期、弦断、牙旷、牙弦、知音、钟殁、钟期耳、钟期琴、子期、子期弹、高山韵、一去钟期、流水伯牙弦、高山少知音、伯牙流水心、高山一弄、牙生摧弦、断弦琴、绝清弦、钟期弦、钟期听、伯牙弦、子期耳。

【示例】

〔伯牙高山〕 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高山水深深。”

〔伯牙琴〕 唐·罗隐《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伯牙弦绝〕 唐·薛涛《寄张元夫》:“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断弦人〕 宋·苏轼《书文与可墨竹》:“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高山流水〕 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绝弦〕 元·揭傒斯《题蒋氏倥侗集》:“磬襄既入海,伯牙仍绝弦。”

〔流水〕 唐·骆宾王 《冒雨寻菊序》:“仰折巾于书阁,行见飘麦,挹雅步于琴台,坐闻流水。”

〔流水高山〕 宋·王安石《伯牙》:“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流水引〕 唐·骆宾王《咏怀》:“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弄琴牙〕 宋·苏轼《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坐中安得弄琴牙? 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琴曲随流水〕北周 · 庾信 《看妓》:“琴曲随流水,箫声逐凤凰。”

〔琴亡伯牙〕 元·张可久《骂玉郎过感皇恩·杨驹儿墓园》:“琴已亡伯牙,酒不到刘伶。”

〔听属钟期〕 唐·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然或顾逢伯乐,但伏盐车; 听属钟期,不调绿绮。”

〔弦断〕 宋·岳飞《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牙旷〕 唐·元稹《与卫淮南石琴荐启》:“伏惟阁下禀夔旦之至德,蕴牙旷之元踪。”

〔牙弦〕 唐·司空图《擢英集述》:“况牙弦入契,郢握称珍。”

〔知音〕 南朝梁·江淹 《伤友人赋》:“吝妙赏之不留,悼知音之已逝。”

〔钟殁〕 唐·白居易《哭崔常侍晦叔》:“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钟期耳〕 唐·白居易《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钟期琴〕 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钟期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子期〕 金·元好问《九日午后入府知曹子凶问》:“遗编缀辑非吾事,千古朱弦有子期。”


【词语高山流水】  成语:高山流水汉语词典:高山流水

猜你喜欢

  • 豆萁相煎

    源见“七步成诗”。比喻兄弟或内部相残。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见“豆萁燃豆”。【词语豆萁相煎】  成语:豆萁相煎汉语大词典:豆萁相煎

  • 击缺唾壶

    晋裴启《裴子语录》:“王大将军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后因以“击缺唾壶”形容激赏诗文。唾壶:痰盂。王大将军:指王敦。述宾 咏诗时把痰壶都

  • 慕潘

    源见“潘安貌”。借指仰慕才高貌美之士。宋郭应祥《西江月.席间次潘文叔韵》词:“妙句春云多态,丰姿秋水为神。慕潘应有捧心颦,谁是相看楚润?”

  • 瑶池女使

    源见“青鸟使”。指传信的使者。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望咫尺青天,那有个瑶池女使,偷递情笺?”偏正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的居处;女使,指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青鸟。后以“瑶池女使”泛指传达消息的使者。清

  • 滥齐竽

    同“滥吹竽”。孙为霆《一枝花.自题巴山樵唱》套曲:“俺也曾几年南郭滥齐竽,因此上拈毫能写乔张句。”

  • 锦文

    同“锦字书”。明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词语锦文】   汉语大词典:锦文

  • 雕虫小技

    源见“雕虫篆刻”。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隋书.李德林传》:“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诗文本身就有些人看作雕虫小技,那

  • 秦后闻乐

    《文选》卷二东汉.张平子(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三国吴.薛综注:“大帝,天也。”后,天子及诸侯之称。传说秦缪公受到天帝的恩

  • 琼厨金穴

    东汉光武皇后之弟郭况因经营铸造业致富,时人称其家为“琼厨金穴”。后用以比喻巨富。晋代王嘉《拾遗记.后汉》:“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累金数亿,家僮四百余人,以黄金为器,工冶之声震于都鄙。时人谓郭氏之室不

  • 平步登天

    见“平地青云”。【词语平步登天】  成语:平步登天汉语大词典:平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