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门纳驷

高门纳驷

源见“于公高门”。谓门第显赫。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第社之封。”


【典源】 《汉书·于定国传》:“始(于) 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到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今译】 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治狱公正,平反冤屈,郡中曾为立生祠。他住的闾巷大门坏了,同闾的人商议修复,于公说:“将闾门修得高大一些,让大官坐的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也能通过。我治狱从未有冤案,积下了阴德,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果然于定国位至廷尉丞相,于永位至御史大夫。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德行,后代发达显贵; 或反用其意,指身境困厄,住居狭陋。

【典形】 大我门、高盖之荣、高闾、高门、高门纳驷、高门庆、门容驷、容高盖、容驷、容驷马、驷马高门、廷尉门高、于公阴德、于门、于门高大、门低不容驷、高门大车、门小愧车马、高门驷马、门大容千驷、驷马高盖、车马高门、于家决狱、于公门户、驷马门、志容驷。

【示例】

〔大我门〕 清·归庄《知家兄尔复生子志喜》:“莫但传先泽,方期大我门。”

〔高盖之荣〕 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 而啮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高闾〕 宋·陆游《幽居》:“蔽床欣卜宅,容驷笑高闾。”

〔高门纳驷〕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 高门纳驷,式居茅社之封。”

〔高门庆〕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门容驷〕明·袁宏道《为耿华平题先公册》:“家贫自许门容驷,国瑞方知种有麟。”

〔容高盖〕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容驷〕宋·苏轼《闭户》:“巷僻断非容驷路,肠枯那有蹴蔬羊。”

〔驷马高门〕 金·元好问《与宗秀才》:“驷马高门看他日,始知种德有根株。”

〔廷尉门高〕 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廷尉门高犹驷马,广文官冷自寒毡。”

〔于公阴德〕元。揭傒斯《送郑司狱归衢州》:“尽说于公有阴德,掉头相别大江濆。”

〔于门〕 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未必芝兰遍谢砌,好看车马集于门。”

〔于门高大〕 元·蒲道源《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猜你喜欢

  • 青蝇乱白黑

    同“青蝇点素”。清王士禛《元祐党籍碑》诗:“从来青蝇乱白黑,三代遗直今如弦。”

  • 奏宓弦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吏善于治事。清吴雯《再逢陆云士》诗之三:“承明那得留君住,待往何方奏宓弦?”

  • 采薇翁

    源见“采薇”。借指隐居老人。宋苏轼《自普照游二庵》诗:“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 郊寒岛瘦

    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郊:唐诗人孟郊。岛:唐诗人贾岛。寒、瘦系指孟郊贾岛二人诗的意境简啬孤峭,不够开朗。这是苏轼对孟郊贾岛诗的艺术风格的评价。后用此语指清峭瘦硬的诗风。明.李

  • 相思木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战国时,魏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戌秦,久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此与古代传说“相思树”的故事相类似。后因用为夫妇相爱生

  • 殷公出守

    《晋书.殷仲堪传》:“帝尝示仲堪诗,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藩捍,及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江陵。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

  • 义不帝秦

    参见:鲁连义不帝秦

  • 白帝仓空

    《后汉书.公孙述传》:“建武八年,帝使诸将次隗嚣,嚣败,蜀地闻之恐动。述惧,欲安众心,成都郭外有秦时旧仓,述改名白帝仓,自王莽以来常空,述即诈使使言白帝仓出谷如山陵,百姓空市里往观之。述乃大会群臣,问

  • 虹女

    《类说》卷四十引焦潞《稽神异苑.虹化为女子》:“《江表录》:首阳山有晚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后以“虹女”称美人

  • 邻女馀光

    源见“馀光”。比喻德泽恩惠。唐皎然等《暗思联句》:“斜风飘雨三十夜,邻女馀光不相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