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

?水

即今湖南祁阳县之祁水。《水经·湘水注》:��水“出永昌县北罗山,……又东南径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


又作傥水。 在今陕西洋县北。 《水经·沔水注》: 洛谷水 “南流, 右则��水注之。 水发西溪, 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魏书·地形志》: 龙亭县有��水。 《明一统志》 卷34汉中府: 傥水 “源出石锉山,流入汉水。又名骆谷水”。


一作��川水。即今陕西岐山县东��河上游。源出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入雍水。《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今上游已湮。《清一统志·凤翔府一》:“按��水在岐山县东、扶风县西,今已淤塞。”入雍后,雍水亦兼称��水。


古水名。源出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岐山县东入雍水,又东南会入渭水。入雍以后,雍水亦兼称��水。


一名舞水。古汝水支流。故道在今河南舞钢市和西平县境。《水经·��水》:“��水出��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又东过西平县北,又东过郾县南,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约当今洪河上游。元末,堰断汝水,汝水上游东流入颍水。��水遂为汝水即南汝河之上源,改称洪河。明嘉靖九年(1530)复塞,改道东入上蔡县境与澺水通流。


(1)古水名。又作舞水。源出今河南省方城县东,东流经舞阳县南,至西平县东注入汝水。元至正年间西平以上汝水断流,��水遂为南汝正源。明嘉靖末��水又改道东出澺水,以西平境内��水原有洪河之称,此后遂统称��、澺全流为洪河。(2)今水名。又称㵲水、巫水、洪江,古称镇阳江、武溪。沅江支流。在贵州省东部、湖南省西部。为古武陵五溪之一。《舆地纪胜》:“《新经》曰:巫、无、��、午、㵲,一水而五名,声之变耳。”源出贵州省瓮安县城云顶大岩脚,向东流至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又经芷江侗族自治县、怀化市、洪江市等,在黔城镇南注入沅江。长444千米,流域面积1.03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0.8米3/秒。建有水电站多座。贵州省境内段称��阳河,有著名的��阳河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武泽

    即虎泽。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汉书·地理志》 西河郡谷罗县: “武泽在西北。” 唐讳虎,故谓之武泽”。

  • 安定堡

    ①北宋筑,在今陕西府谷县北。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庆历元年(1041),民乏饮水,麟、府将张亢以“(府)州北沙坑有水泉,为筑安定堡,置兵守之”。②北宋置,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元升为安定

  • 太原路

    元太祖十一年(1216)改太原府置,属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阳曲县(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管涔山、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大德九年(1305)改为冀宁路。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改

  • 泼张城

    在今湖南华容县西北安津湖侧。《清一统志·岳州府二》: 泼张城 “相传陈友谅参政张雄所筑”。并引 《县志》 称: “湖有田数千亩,民聚而居者数十百家。中有泼张城,伪汉储粟地也。”

  • 同师

    古地名。在今云南西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史记·西南夷列传》:“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

  • 环湖

    在今四川眉山县城西环湖巷。《明一统志》卷71 眉州: 环湖 “旧有沼,州人为矼梁塞之。宋魏了翁为守,特疏凿之……名之曰环湖。了翁为记”。

  • 龙须滩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唐杜甫有“瞿塘漫天龙须怒”句。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唐杜甫诗有“瞿塘漫天龙须怒”句,即此。

  • 绥定县

    ①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②清光绪十四年 (1888) 置,为伊犁府治。治所即今新疆霍城县。民国初属新疆伊犁道。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65年改

  • 乐至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普州。治所即今四川乐至县。《寰宇记》卷87乐至县:“因乐至池为名。”天宝初属安岳郡,乾元初复属普州。南宋宝祐后废。明成化元年(1465)复置,属潼川州。清彭遵泗《蜀碧》卷2:

  • 纪鄣城

    又作纪城。春秋莒地。在今江苏省赣榆县东北近海。城周一里(《太平寰宇记》)。《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注:“纪鄣,莒邑也。东海榆县东北有纪城。”南北朝时为战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