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级镇

七级镇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


(1)在河北省威县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 3.2 万。镇人民政府驻七级,人口5320。古有大兴善寺和佛塔,村名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原有土城和四门,又名七级堡。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谷子。有玻璃器皿、地毯、面粉加工等厂。106国道经此。(2)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七级,人口2100。原名赵家堡。清末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八国联军之乱西逃时路宿此地,走时留下一名七品县官,写下“七级镇”三个字,故名。1953年设七级乡,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析置七级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置镇。主产小麦、棉花,盛产西瓜。有轴承、缝纫等厂。临永公路经此。(3)在山东省即墨市西部。面积69.1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七级,人口1000。因境内有高七级古塔而名。明永乐二年(1404年)张姓自陕西临光洮府迁来定居。因位于七级之东而得名。也称东七及、东七及集、七及庄集。现名东七级。1946年属即墨县十一区(七级区)和十三区(挪城区)。1952年建东七级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稻、花生等。有轧钢、制鞋、织带等厂和建筑工程公司。蓝烟铁路、移赵公路经此。古迹有小欧戈庄汉墓群、中间埠村清墓葬塔。(4)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小运河两岸。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七级,人口8400。七级曾名毛镇,北魏时因有古渡称七级渡,为航运码头,因渡口有七级石阶,故名七级。相传唐田真兄弟哭活紫荆于此。《读史方舆纪要》东平州阳谷县:阿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1949年为阳谷县四区驻地。1958年入寿张县为七级公社,1961年回归阳谷县仍为七级公社。1984年为七级镇。京杭运河、南、北引黄干渠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苹果、桃等。有农机、织布、竹编、蔬菜保鲜等厂。聊位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尼蟒依山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清一统志·和阗》:尼蟒依山“在和阗南。东西有二山,和阗河分出其麓”。即“喀喇昆仑山”。

  • 上兰村

    即今山西太原市北上兰镇。同蒲铁路有支线通此。

  • 岳普湖县

    1943年改岳普湖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岳普湖县。岳普湖由突厥语 “尧普尔湖” 演化而来,意为 “平坦的地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喀什噶尔平原东端。属喀什地区

  • 沅南县

    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延平元年(106)移治今湖南桃源县东。《水经·沅水注》:“县在沅水之阴,因以沅南为名。”隋并入武陵县。古县名。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

  • 硖源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 奚关总管府

    元置,属开元路。治所在奚关城 (今吉林珲春市西高丽城村)。《明太祖实录》 卷175: 洪武十八年 (1385) 九月甲申,“女直高那日、捌秃、秃鲁不花三人诣辽东都指挥使司来归。自言高那日乃故元奚关总管

  • 奇克特卡伦

    亦作奇克勒卡伦。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 (奇克特)。后废。

  • 交和戍

    即今甘肃宕昌县治。《元和志》卷39宕州怀道县:“宕昌故城,今为交和戍,在县东五十二里。”北宋熙宁七年(1074)于此置宕昌砦。

  • 泫氏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高平市。《水经·沁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晋烈公元年 (前419),“赵献子城泫氏”,即此。西汉置泫氏县。古邑名。战国初赵邑,后为魏邑。即今山西省高平市。《水经注·沁水》:晋烈公

  • 伯夷叔齐墓

    在今河南偃师市首阳山火车站东北。相传这里是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隐居之地。在今郭坟村南大路旁保存一通高1.70米、宽0.65米的石碑,中间刻“古贤人伯夷叔齐墓道”九字,右边刻“正北至首阳山墓冢二千八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