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堤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二十五里万堤镇。明正德《大名府志》卷1:元城县有万家堤集。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二十五里万堤镇。明正德《大名府志》卷1:元城县有万家堤集。
明嘉靖五年(1526)置,属固原卫。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清同治十二年(1873)于此置平远县。
元置,在今吉林德惠市西南。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西祥州 “正南八十 (里),特甫”。即此。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三十二里蛏浦村。《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 “邢浦” 条下: “今府东北四十五里有蛏浦,隔岸对海宁县石墩山,为戍守要地。嘉靖三十五年,倭贼经府东北六十里之西汇渚入犯,官军却之于此。”
①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大通卫置,属西宁府。治所在白塔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民国《大通县志》卷2:“盖县名大通,原自宋时筑城于浩亹河上,名曰大通城,后遂名其河为大通河。清雍正
即琅邪山。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东南十里。
在今陕西勉县东北。《汉书·地理志》:褒中县有汉阳乡。
即今陕西子洲县西马蹄沟镇。1944年曾于此置子洲县。
又名和水、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为荥经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天全六番招讨司: “南有和水,亦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流入雅州青衣江。”
五代唐庄宗陵。原名雍陵。五代晋改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北。《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天福二年(937)春正月,“诏曰:‘唐庄宗陵名与国讳同,宜改为伊陵’”。
一名钱塘。南朝时海塘名,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水经·渐江水注》 引刘道真《钱唐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即“防海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