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山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8通江县:三花山“在县东北七里”。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8通江县:三花山“在县东北七里”。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文选楼,“相传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于此;一云隋曹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所居,号文选巷,楼以是得名”。清阮元居此巷,因构楼曰“文选”,用以藏书。②在今湖北襄樊
①南朝梁天监十年(511)置,治所即今湖南泸溪县。以境内卢水为名。不久废。②唐渤海国置,属中京显德府。治所即今吉林安图县(明月镇)。一说在今和龙县东一百三十里船口山城。辖境相当今吉林安图、延吉、和龙等
即白箬铺。今湖南望城县西南白箬乡。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为郁林郡治。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南朝梁又为定州治所。隋大业初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古城。为郁林郡治。隋大业初省入郁林县。
在今西藏定日县 (协嘎尔) 西一百四十里。为藏南重地。清代称定日汛,有重兵驻防。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洛咙边隘;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
①汉高帝改黔中郡置,治所在义陵县 (今湖南溆浦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北鹤峰、来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东汉移
一名玉井。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凤仪镇北十五里。《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元杨庭《记》:“世祖南征驻跸于此,军士渴甚,世祖祷祖,以剑插地,清流涌出,因建亭于其上。”
亦作北峡关。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北硖关“在桐城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北硖关“以北硖山而名。道出舒城,有巡司戍守。亦为北硖镇”。
即今辽宁康平县西南方家屯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康平图:南有方家甸。
即今湖北麻城市东、新洲县西境之举水。《水经· 江水注》: “举水出龟头山……南流注于江。” 《方舆纪要》 卷76麻城县: 举水 “在县东。源出龟峰山,西北流,又折而东南入黄冈县界,南流注于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