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牟山
①即今辽宁沈阳城东北二十里之天柱山。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东牟山在“卫东二十里”。
②即今吉林敦化市南长白山北坡之六顶山。为唐渤海靺鞨大氏的根据地。《新唐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
③牟山的别称。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
牟山之别称,在今山东省文登市西北。
①即今辽宁沈阳城东北二十里之天柱山。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东牟山在“卫东二十里”。
②即今吉林敦化市南长白山北坡之六顶山。为唐渤海靺鞨大氏的根据地。《新唐书·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
③牟山的别称。在今山东文登市西北。
牟山之别称,在今山东省文登市西北。
清置,属靖远营。在今四川喜德县东。有外委驻防。
在今广东高明市 (高明镇) 西北。《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 范州水在 “县 (治今明城镇) 东三十里。源出灵云山,接府东南百十里之北港水,汇牛围水入仓步水。元至正初,北港水自罗郁港引大江入
亦作睢州。 南宋置羁縻州, 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汪甸瑶族乡。元废。
在今浙江青田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青田县:白岸湖在“县西南四十里”。
①原名云居寺。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西二十六里。建于隋唐时期。唐皮日休《过云居寺玄福上人旧居》诗指此。明景泰年间重修后改名广德寺。现存大殿及殿后之多宝塔。大殿为单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多宝塔建于明弘治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附近。梁、陈间废。
即今广东顺德市南容奇镇。清咸丰 《顺德县志》 卷2 《图经》: 容奇堡 “以容山、奇山为一镇之秀,两村中隔一海,故以为名”。有县丞及把总驻此。
即岭南。又称领表、领外。指五岭以南地区。即“岭南”。
清雍正九年 (1731) 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南郎岱镇。1913年改为郎岱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治今贵州省六枝特区驻地下营盘西南郎岱镇。属安顺府。1913年改郎岱县。
即今山东惠民县治。《宋史·地理志》棣州:“大中祥符八年,移治阳信县界八方寺。”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