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东城。故址在建康城东南,今江苏南京市通济门附近,南临秦淮河。《寰宇记》卷90升州上元县“东府城”条引《舆地志》云:东府城“晋安帝义熙十年筑,其城本简帝为会稽王时第,其东则丞相会稽文孝王道子府,谢安
即邯县。 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顺安以西。 《续汉书 ·郡国志》 作邯。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09天河县: 榜山 “在县西三里。形如挂榜”,因名。
即今吉林集安市西北苇沙河村。西北距通化六十里。民国《辑安县乡土志》地图:西北有苇沙河。在吉林省临江市西南部,濒鸭绿江邻朝鲜。面积268平方千米。人口 6690。镇人民政府驻苇沙河,人口 2160。苇沙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村东。《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河流口关 “冷口东第一关口也。嘉靖三十六年蒙古把都儿入犯,陷河流口,寻去。即此”。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梅江乡。明置邑梅洞长官司于此。清光绪《秀山县志》卷1:邑梅场在“县南六十里”。
即今西藏琼结县。《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垂佳普郎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六十里”。后称穷结宗。1960年改设穷结县。又作琼结城、吹扎尔普朗城。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澜沧江东岸。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续汉书 · 西南夷传》: 永平十二年 (69),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度仓水,行者苦之”。《华阳国志· 南中志》: “孝武时,通博
在今湖北石首市东调关镇 (调弦口)。《清一统志·荆州府》: 调弦穴口 “在石首县东六十里。岸上有调弦亭。水溢则泄入监利界”。
又名海涌山、武丘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七里。《越绝书·吴地传》: “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踞上,故号为虎丘。”《吴地记》: “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 《南史·何求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