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厅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置,属丽江府。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中甸”为纳西语“主地”的音译,意即酋长居住的地方,或饲养牦犏牛的寒冷地方。1913年废为中甸县。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置,属丽江府。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中甸”为纳西语“主地”的音译,意即酋长居住的地方,或饲养牦犏牛的寒冷地方。1913年废为中甸县。
又作徒门水。即今吉林东南中朝界河图门江。源出长白山南麓,东北折东南流,入日本海。《金史·留可传》: “留可,统门、浑蠢水合流之地乌古论部人……,世祖降附诸部亦皆有离心,惟乌延部斜勤勃堇及统门水温迪痕部
①清置,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南红石砬子。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51:“红石砬子卡路在英峨边门外。”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屯。即今吉林桦甸市东红石镇。因江边石砬子呈红色而得名。
即今河北承德市的别称。以在滦河之北而得名。清纪昀 《滦阳消夏录》,是乾隆己酉 (1765) 夏在此 “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河北省承德市的别称。因地处滦河之阳,故名。清纪昀著有《滦阳消夏录》。
1941年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旺苍县。1945年改为旺苍县。1941年由广元县析置,治今四川省旺苍县旺苍坝。1945年升县。
清宣统元年(1909)改延吉厅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延吉冈(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约当今吉林延吉、图门、龙井市等地。1913年降为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升延吉厅置,治今吉林省延吉市。无属领。1913
隋开皇十六年 (598) 置,属许州。治所在今河南临颖县东。 大业初改名强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南省临颍县东,属许州。大业初改名强。
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古龙关在“州西北三里。旧为屯戍处,元末多事,尝驻兵于此”。
①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左传》: 昭公十年 (前532),“桓子召子山,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杜注: “棘,子山故邑。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 《续汉书 ·郡国志》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唐上元元年(761)升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约当今湖北枝江县以东、潜江县以西、荆门市以南地区。南宋曾一度改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上路总管府,天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