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中道

中道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道路之一。(1)《三国志》卷3裴注引《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即从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之玉门关,经罗布泊附近西行,以后的路线大体和《汉书·西域传》 的北道相同。(2)《隋书·裴矩传》:“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从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之玉门关西行,经吐鲁番、库车、喀什市,西至伊朗,其路线大体和《汉书·西域传》 北道相同, 终点达于波斯。(3)唐道宣《释伽方志》卷上所载的中道,系取道沙州(今甘肃敦煌市西)西行,以后的路线大体和《汉书·西域传》 的南道相同。


猜你喜欢

  • 静南县

    唐乾元元年 (758) 置,为昌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南五十里高升乡太和村。一说在今大足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静南县 “地名静南坝,因以为县名”。北宋初废。古县名。唐乾元元年(75

  • 平治县

    1935年改思林县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镇。1951年并入平果县。旧县名。1936年由思林县北部、恩隆县东北部、都安县西南部及果德县东北部合置,治平治乡榜圩(今广西平果县北榜圩)。因县

  • 婆娑巡检司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废婆娑府置,属辽阳路。在今辽阳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明废。

  • 苏甲

    即今云南昭通市西北苏甲乡。清有把总驻此。

  • 松子关

    ①古名松滋关。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南境,与湖北罗田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50商城县 “长岭关” 条下: “又松子关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接湖广罗田县界。”②明置,在今湖北罗田县北一百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

  • 兴道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连道县置,属宁浦郡。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南朝梁、陈时废。②西晋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后废。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改兴势县复置,属洋州。治所即今洋县。天宝十

  • 严城

    ①北齐天保五年(554)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②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丰县:严城“相传唐末有严将军者屯兵于此, 因名”。《清一统志·吉安府二》:严城“在永丰县南十五里”。北齐天

  • 靖南砦

    北宋置,属南丹州。在今广西南丹县北。大观四年 (1110) 移于废孚州及归仁县 (今南丹县西南),属观州。政和七年 (1117) 仍移靖南砦于旧址,宣和三年 (1121) 复废孚州及归仁县置靖南砦。南

  • 穷水

    亦称安风水、丰水。即今安徽霍邱县西南都沣河。《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前515),楚救潜,左司马沈尹戍“与吴师遇于穷”。杜注:“穷,《水经注》:穷水出安丰县穷谷。”《水经·淮水注》:“淮水又东北,穷水入

  • 营州右屯卫

    ①明置,属大宁都司。治所在今天津市蓟县北。《方舆纪要》 卷11蓟州: 营州右屯卫 “在州治北。本在大宁卫境,永乐二年移建于此”。②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旧建州 (今辽宁朝